搜索
岁月客中销,崎岖力自招。问人寻野寺,牵马渡危桥。
为雨疑天晚,因山觉路遥。前程何处是,一望又迢迢。
猜你喜欢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cān)。襟(jīn)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yì)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rán)抵几堂上,尊俎(zǔ)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kǎo)》,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你寒食节也未能小住,匆匆地就要赶赴衡州。曾记得在石鼓山畔,衡阳城下停过车马。衡阳以潇湘之水、香花岭为襟,以洞庭、青草湖为带,地势险要而风景十分佳丽。盼望着你到任后注重教化,关心农事。放下刀剑,从事农耕蚕桑。
厚卿你能力不群政事才干出众。一定要整顿吏治,严肃果断而从容不迫。休说君门遥不可及,但能政绩卓著,即可奉诏归朝。你既然走了我同谁饮酒呢,只怕是像李白一般同明月、影子成三人吧。
参考资料:
1、傅承洲.苏辛词传.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66
2、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124
3、刘坎龙.辛弃疾词全集详注.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68
郑厚卿:郑如峦,字厚卿,曾任衡州太守。寒食:即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石鼓:即石鼓山,在衡州城东。停骖:停车,骖,驾车的马。潇湘:潇水和湘水。桂岭:即香花岭,在湖南临武县北。洞庭青草:湖名。紫盖:衡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骚雅:《离骚》与《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刀剑化耕蚕:辛弃疾谓友人到任会重农桑。
使君:州府长官的别称,此谓郑厚卿。奋髯抵几:谓友人将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尊俎:酒杯与盛肉的器具,这里代指宴席。民歌五栲:用典谓郑厚卿到任会取得政绩,得到百姓拥戴。归诏:谓郑厚卿有政绩,皇帝会下诏召回朝廷。
上片记述友人赴任未上路,迎君已有待。“寒食不小住”一句点明离别时令,“千骑拥春衫”是写友人赴任的前驱仪仗。接着“衡阳石鼓城下”一句,写诗人安抚湖南时,曾按视其地,所以说“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潇湘、桂岭、洞庭、青草、紫盖五个地名直接串起句子,且由于地名的相关性而在词中并不显得突兀。虽然诗人未必有意要采取这种结体方式处理作品,但客观上为即席写作减省很多的时间。“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两句是写社会人文环境,那里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百姓们务农蚕耕,安居乐业,所以作者希望友人体察民情,解除民间疾苦。
下片诗人鼓励郑厚卿凭借才华富民强国,以立功勋。“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五句是对郑厚卿的赞扬和鼓励,说其有着卓尔不群的才能和刚强豪放的性格,定会干出一番事业。“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三句劝勉郑厚卿在衡州取得业绩,使百姓富足了,朝廷会予以拔擢,并委以重任。结尾两句笔锋一转,抒发离别的忧怨,朋友走后再饮酒时,就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渲染了一种孤独感,表现了与朋友情意的深厚、真挚。
此词为送别之作。一起点题,留人不住,匆匆而去。结拍惜别,无人共饮,唯有邀月。中间叠层铺叙,或描画山川形胜,或颂扬非凡才干,或预祝凤诏早降。诗人希望友人效法古之良吏,发展文化,关心农桑,严于吏治,兴利除弊,做一个万民称颂的好官。这说明词人胸怀深广,不独爱国,而且忧民,两者兼而有之。
白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仗剑去乡邑,结客多才贤。
名家推六郡,勇略冠三边。从军出陇右,应募赴河源。
长驱时自负,直捣每争先。胜算孙吴后,英声卫霍前。
横行绝沙漠,飞渡过祁连。旌旗摇汉月,笳鼓彻胡天。
久期清瀚海,时欲勒燕然。旋师歌入塞,奏捷颂甘泉。
岂慕山河赏,惟思竹帛传。国恩诚欲报,出门谢所牵。
丈夫志四海,岂私儿女怜。
明月照高楼,流光满几席。上有愁思人,当窗三叹息。
叹息知为谁,无乃荡子妻。日月递弦望,荡子胡不归。
上山采蕨薇,下山恒苦饥。中心独徊徨,离忧当告谁。
胶漆有时解,琴瑟有时垂。顾为身上衵,展转在君怀。
勿以寒暑易,而忌敝絮襟。勿以贵贱故,而忘昔日心。
首夏东归去路宽,泐巴行馆客衣单。侵晨忽把羊裘换,蚱夜犹怜兔魄寒。
雨歇风清云渐散,雪消砂硬土全干。四时一月都经过,好作炎凉世态看。
气通霄汉润通泉,融结还从太古年。数点青螺云起处,散为霖雨遍山川。
欲入凤城游,西溪别惠休。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
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明朝逢旧侣,唯拟上歌楼。
独坐茅檐静养疴,亦知来日苦无多。
此心不动穷无鬼,元气将衰病有魔。
叹老嗟卑非我事,贪生怛化欲如何。
平生不为浮屠惑,自此幢峰土一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