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猜你喜欢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huáng)声韵(yùn)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sāi)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lí)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chóu)怅(chàng)画桥风与月。
西湖阔,烟波浩渺波连波,东西南北望,不见岸堤坡。丝竹篁管声悲咽,随风荡湖面。绿裙罗带伴娇飞,舞罢双双垂。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
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欢乐极时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面对美景与歌舞,不禁惆怅盈腹肺。
参考资料:
1、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00
西湖:指颍州城西北的西湖。丝:琴瑟之类;簧:笙筝之类;丝簧:泛指乐器。
琉璃:本指绿色或金黄色的釉料,此指绿色的酒。琉璃滑:喻美酒甘甜爽口。六幺:又名绿腰,唐宋时期的歌舞曲名。
本篇起二句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风里丝簧声韵咽”,则是浑括不流于纤弱的句子,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回荡着丝簧之声,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便如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点到的丝簧之声,具体写歌舞。“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但从终于静下来的“裙带绿双垂”之状,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红乱旋”的翩翩之态;从“香腮红一抹”的娇艳,可以想象酒红比那粉黛胭脂之红更为好看,同时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几乎不胜酒力,也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换头由上片点出的“酒”过渡而下,但描写的角度转移到了正观赏歌舞的人们的一边。六幺是一种琵琶舞曲,花十八属于六幺中的一叠。因其包括花拍,与正拍相比,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样与自由,也就格外迷人。酒杯手,连“琉璃滑”都感觉不到,为贪君歌舞而忘情之状。这样,转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明朝”不一定机械地指第二天,而是泛指日后或长或短的时间。随着人事的变化,今天沉醉不觉者会有一天被车马带向远方。那时,异乡,甚至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中,回首画桥风月,该是何等惆怅。
词中关于西湖烟波、风里丝簧和歌舞场面的描写,似带有欣赏的意味,而车马东西,回首画桥风月的惆怅,则表现出无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
自昔和戎便,于今出使光。胡星宵不见,汉节岁相望。
州邑三餐返,沟封一苇航。太平无险固,道德是金汤。
韩干画肉不画骨,騣尾萧骚倏超忽。世间凡马徒区区,笔底丹青色尤勃。
风尘澒洞心力短,世代推迁辞气讷。鹰鹜相呼可奈何,金粟堆前龙荡窟。
雪压霜催,岁寒心事谁人晓。三分冷艳十分香,瘦影天然好。
笛里飘零最早。抵多少、别离烦恼。相思恨结,未到开时,头先白了。
玉洁冰清,寻常攀折休倾倒。怪他桃李太轻狂,羞共东风笑。
莫待寿阳人老,最堪怜、罗浮梦杳。月当头处,人倚栏时,幽心悄悄。
梦度秦关,凄黯无颜色。谁曾见狐嗥,鹿走浪说,滈池亡璧。
天狼埽尽犹挟矢,逢渭水、旧隐惄焉愁疾。似言铜臭兼土臭,敲吸到、髓枯筋剔。
恨堆积。苍头异军,突弯弓反射,腐鼠鸱相吓。甚义儿、禽犊还交质。
嗟老牛鸣,争听得。便弃师东出,商于路遥,崤潼天窄。
羁囚冶父身无翼。望日下万里,閒关阻隔。漏残钟远,微服崎岖,麻鞋返国。
伤情是、没奈何堪惜。揾泪雨、学泉网珠滴。
雨过浟江绿,春深楚客归。岸花随路发,沙鸟背船飞。
门对孤峰秀,庭馀寸草晖。杏林多旧树,应长去年围。
弄兵澒洞射阳秋。一纸招呼杀气收。
十万苍生惊魄定,活人阴德过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