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木樛枝入太阴,苍崖寒水断追寻。千年粉壁尘埃底,谁识良工独苦心。
猜你喜欢
韦偃工古松,与可善枯竹。
岂如君家素壁上,有此天然画两幅。
一株古木欹墙东,状如峨嵋山巅千岁万岁之枯松。
旁有笛材拔孤玉,扶疏枝叶带露而饰风。
天知君爱画,欲为发一哂。
呼取义娥作画师,借此二物为画本。
戏从君家壁间摹写之,一枝一叶俱无遗。
傍人来见道是画,间如何画无能之。
元来画时不用诸葛笔、梁杲墨,别有妙法惹形迹。
偷见虽甚爱,或全潋亮或模糊,
随时明暗有卷舒。报君基欲观此画,
请跨金鸟玉米面兔来其下。
松下茅(máo)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参考资料:
1、戴文进著.《戴叔伦诗文集笺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76页
2、汪娟主编.《唐诗三百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2:第159页
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云树:高大的树木.苍苍:深青色,幽暗。
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洗尽秋容天似莹。星稀月淡人初静。策杖萦纡寻远径。披昏暝。堤边犊母闲相并。遥想去舟魂欲凝。一番佳思从谁咏。憔悴归来如独醒。知何境。沈沈但觉烟村迥。
一百五日倏复来,群阴尽剥阳气盛。惠风出谷云雾开,霁色花光共辉映。
病夫寂寞卧蓬蒿,囊空莫与繁华竞。忽逢朋辈遣长须,招我城南共游咏。
林塘历尽入溪湾,到门始觉日影正。满堂豪翰笔不停,猛气纷纭鼓已更。
曹郐浅陋真小邦,曷敢与抗惟禀命。忆昔横山有遗老,海内独司《骚》《雅》柄。
良辰燕赏集嘉宾,泉流风发交相庆。当时岂有文雅飞,但期不失门人敬。
诗坛十载沦荒芜,墓门草塞音容夐。荒郊茅屋昼闭门,得句欣欣谓予圣。
那堪畏友今盈前,陈刘应徐四座并。怵心刿目岂人工,文章窈渺出天性。
洪涛初过澄波鲜,平坡未尽奇峰横。诸公才调皆掞天,如予只合遐荒迸。
奈何并辔得联镳,好丑妍媸同一镜。雕虫小技不足豪,正变源流那能政?
由来天物忌刻削,万事终须蓄馀劲。日斜投笔酌深杯,束手高斋听号令。
相送斜阳外,相逢更几时?共来荆楚地,还赋别离诗。
祖席杯堪把,河桥柳挂丝。洞庭他夜月,千里系遐思。
末俗崎岖巧智多,纷纷夭札柰愁何。青山不尽思公意,落日空闻伐木歌。
人生相遇若云萍,听唱阳关酒暂停。
夜雨挑灯今昨恨,秋风吹梦短长亭。
笑予衰鬓霜侵绿,喜子新功刃发硎。
欲当马檛何以赠,江边犹有柳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