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髦下金神节,青祝携御炉香。
百礼尽修亳祀,九歌不取沈湘。
猜你喜欢
紫府侍臣鸣玉,霜台御史生风。
官烛论诗未了,知秋自属梧桐。
万灵未对甘泉,五福问祀迎年。
旍旂三斿半偃,风马云车闯然。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yán)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dù)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马追赶,香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月淡照,炊烟斜。渡水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
凤栖在寒枝上与绿树相映。鲜艳梅花映照着透彻的清波。渡口斜烟,蒙着淡月,托着笼沙。远远的道上,微微的香气,追赶着马儿。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15-1217页
妍华:喻梅花美丽姿色。唐·李峤《东飞伯劳歌》: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倒绿:即幺凤,亦名倒挂子。
华妍:同“妍华”。
上片,写梅的生活环境,亦是写朝云的生活环境。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一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等衬托着梅花开放,鲜艳迷人。“倒绿枝寒凤桂”,描绘梅的形态,如幺凤般。朝云自杭州来到惠州,成为一尘不染的词人的最宠爱的妻妾,词人对她的情感不言而喻。
下片,写梅的凋谢,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开头二句,写梅花的盛开,幺风与梅枝同绿。鲜艳的梅花又映照着透明的水波。再一次渲染了梅、幺凤的青春丽色,即朝云的青春丽色。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环境变化,亦用六个景物来衬托着梅花凋谢、朝云英逝的凄凉气氛:渡口边呈现着的景象是“斜烟,淡月,笼沙”,还有那“远路,微香,趁马”。“微香”二字,特别醒目地告知读者:梅已谢了,只剩下“微香”,暗示着王朝云也已远走了,正在“趁马”进入到另一世界。眷恋之情,尽在不言中。
这首词是以“梅”格喻朝云。全词,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构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词人没有直接写朝云,而是从梅—凤—人的互喻象征意蕴,渲染了梅的红叶,风的红喙,以此衬托出朝云的红颜。这种文体写作起来,难度较大,但词人非常自然地构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谷口无人烟树迷,雨添新瀑下前溪。
思家只作归程看,疑有春深杜宇啼。
长伴流苏与合欢,腰肢瘦尽黛眉残。渐看衣带愁中缓,却恨春光枕上阑。
梦去何心游楚峡,起来无力步邯郸。一从玉指纤纤困,挂壁秦筝久不弹。
第四桥下风水恶,千斛舟中心骨惊。蛟龙有时就庙食,鸿雁每岁不南征。
松江太湖会合地,暮雨寒涛交战声。独客倚篷归叹息,崎岖世路何由平!
江汉亡维楫,山林困蒺藜。
头颅春雪重,心绪晚云低。
挂树蛇留蜕,逾坦虎印蹄。
遥怜伯劳燕,辟地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