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种竹主人今白发,题诗客子半青云。北来南去何时了,风月依然只此君。
猜你喜欢
夹道柳梢长,竹桥风影凉。
行人残照里,归路白云旁。
泉浅带土味,岩深闻草香。
到家花已尽,杏颊拥枝黄。
绝境良辰少两全,支筇莫倦到山巅。
清谈已可忘樽俎,真乐何劳听管弦。
才子就题黄绢语,高僧多讽碧云篇。
孤舟欲去更回首,天半楼台生晚烟。
楼上人肠渴欲枯,楼前终日望平湖。
无舟得入沧浪去,为问渔人得意无。
月缺花残莫怆(chuǎng)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chán)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怆然:悲伤貌。月终圆:一本作“月须圆”。
芳念:怀念佳人的念头。浓华:浓香艳丽的花朵,此处喻指佳人。委逝川:原指随川流而去。此处喻指去世。
婉:一本作“宛”。九原:原指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此处泛指一般墓地。妒:一本作“葬”。婵娟:姿态美好貌,借指美女、佳人。
王孙:贵族子孙,此处借指飞卿的友人。
作者友人歌姬去世,此诗为劝慰友人而作。首句谓月缺花残乃人间既不可避免又常有之事,不必过度伤心,次句是宽慰友人之语。三句谓自己能理解友人,诚无他事可阻止友人伤悼歌姬之念,然而落花随川流东去亦是常有之事,不独歌姬独亡。五六句赞美歌姬,谓便是墓草也应嫉妒其婉转之歌声和婵娟之美色,同时也表达了飞卿对歌姬“委逝川”的同情和怜惜。末二句谓友人当节哀,自古多情之人哀伤过度,除自损外,对亡人实无益处,况且亡人于九泉之下亦未必愿意看到未亡人因过分哀伤而自损的结果。全诗以劝慰为主,其间穿插对歌姬的赞美与同情是为了把自己与友人划为同类,使友人觉得飞卿亦真为佳人“委逝川”而悲痛。众所周知,同病之人往往可以互怜,同病之人互相劝慰的言语往往也比局外人的话更能触动人心,飞卿如此写,大概有此目的。
坡翁春秋六十六,脚债一生偿不足。黄州去后惠州来,无何又向儋州宿。
瘴雨蛮风经几时,放归旋就昆陵木。熙宁以下至元符,中间老稚围船哭。
妇女仓皇吏卒欺,坡翁已就台官狱。平生几册箧中书,一一旁搜付回禄。
西望眉山不知处,俯仰乾坤何局促。假令坡翁活百年,长领词官称玉局。
气节文章古所难,先知孰与愚公谷。丈夫当自慎出处,何尔呶呶蒙毁辱。
昔日别君花欲坠,今日逢君花正媚。花开花谢倏三年,共喜音容未憔悴。
青青草色满长堤,客子天涯路不迷。携得瓮头新酿酒,乱香深处听莺啼。
萝月挂团璧,松风号急滩。
孤灯经院晓,残雪醮坛寒。
剩欲闲扶杖,何妨醉堕冠。
诗成兴不尽,万里跨青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