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正色可参官焙,妙香还近嵇山。
草木丛中清绝,天教散在人间。
猜你喜欢
宝髻(jì)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xù)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shēng)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有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8-49.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7.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铅华:铅粉、脂粉。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争如:怎如、倒不如。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将军饮美酒,红炉锦绣围。士卒栖毳幕,寒霜拥铁衣。
铁衣相对泪如雨,眼前哀乐是谁主。将军二十便封侯,那识人间征战苦。
家住天台寺,云岩万丈潭。本来人不识,饶舌是丰干。
春朝飞雪舞风回,谷日中宵起迅雷。腊后不教滕六出,蛰前那遣阿香来。
深江满浸遗蝗种,厚地潜惊律管灰。借问化机谁转斡,只应天府近三台。
两篇忠告慨慷辞,字字中间有涕洟。天下二归心属舌,隆中三顾道存伊。
老臣虚已六未解,瞒子输才十倍之。谨论堂堂诚激烈,孤忠痯痯力驱驰。
转征南北思何远,怆及桓灵语更危。开济莫酬徒有策,英雄先死却无时。
天荒大野星俄陨,水啮空江石不移。不朽文章千载事,后人能鉴乃能悲。
胎簪昔中折,桐柏亦涓涓。张生一振之,矫矫遂无前。
平原称盗骊,霜夜拭龙渊。昔与宗生角,推锋互瑕坚。
一矢银潢漏,再矢月胁穿。隽声绛灌耳,沦落二十年。
晚途始见收,改服事戎旃。密饵间阏氏,飞书降右贤。
山甫城朔方,吉甫颂其贤。自非如椽笔,畴能勒燕然。
壑邻罔利一家优,水旱无妨众户愁。
浪说新收若干税,不知逋失万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