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谷冰崖枯槁士,土锉无烟寒堕指。
朝饥郁屈鸣不平,乌玉磨云翻砚水。
花光若朽补之穷,吐作冷花春几几。
相公折箠笞神兵,肯与此辈争诗名。
横梢噀墨偶然尔,别有妙年贤长城。
单于吹叶远关塞,张我大汉之天声。
老生经济知无术,尔雅虫鱼宁阁笔。
岩廓有此磊落人,安事儒士呕心出。
吾文不在奴仆骚,尔曹政可衙电视剧屈。
所怀浩荡同元工,宁比八九吞云梦。
铭常勒鼎勲业在,未可枯木窥坡翁。
谨勿闲挥补天手,且拿一世春风中。
军书夜下飞如射,彼蠢者胡犹梗化。
梅花岭外有传闻,老我毛寒足惊咤。
神枢净洗甲兵腥,瘴月蛮烟亦堪画。
猜你喜欢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本站。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花宫磊砢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青鸾不在懒吹箫,斑竹题诗寄江妾。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碧云双引树重重,除却丹经户牖空。
一径绿阴三月雨,数声啼鸟百花风。
年深不记栽桃客,夜静长留卖药翁。
几度到来浑不语,独依秋色数归鸿。
君家茅屋去村西,地接湖渠水上畦。
黄菊遍生风掩户,绿萱新长雪消泥。
酒香门客船中送,诗好邻僧院里题。
谁道乱离无乐土,此乡还自有安栖。
莫以拘挛辈,交攻放达偏。穷如知老后,乐似欠年前。
匣藻鲛俱泣,园花石共迁。伤心能几辈,教我不潸然。
起来无赖晚风狂,便恐飘零损岁芳。
飞燕不持身欲去,绿珠虽坠魄犹香。
籍其声名喧魏阙,幽奇风物指吴乡。
上饶此去逾千里,莫惜临岐酒满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