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奉乞花栽旋旋移,退师老圃自安时。新荄应待天阳发,生意先从地脉知。
异县聊寻郭驼传,他年敢忘角弓诗。庭柯只作怡颜具,肯比侯封逐利宜。
猜你喜欢
家风五字作长城,四至何曾慕九卿。问舍山林端欲老,分符湖海尚叨荣。
北南二阮俱贫士,大小两冯惭颂声。独羡书成郑夫子,会令千载意分明。
扁(piān)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tīng)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参考资料:
1、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332页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溪山廓廓眼增明,鸥鹭依依旧有盟。
所恨登高临赋处,却嗟我友不同行。
外物终难换肺肠,隐之清介顿生狂。便教饮尽贪泉水,只觉通身白雪香。
□名□事取齐云,挺特孤高似法身。永镇洞天□□□,直□画栋□神□。
□□易见千般态,□□□留一点尘。衲帔□须□□□,□□□□□□□。
□□□道□□得,□□□□□□□。□□□□□□□,□□□□□□□。
去日犹零雪,庭葵遽复花。新诗谁和汝,久客自成家。
水国乾侵夏,田风莽带沙。长淮日易暮,珍重早栖鸦。
天骄得意任驱驰,太岁乘蛇已应期。一夜旄头光殒地,饮江胡马未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