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萧洒征西府,青林隐万家。楼高先见月,山近不藏花。
雨急喧流水,溪深噪乱鸦。笙歌乘酒兴,可复问天涯。
猜你喜欢
日暖闲园草半薰,不堪春兴蝶纷纷。山烟梦松成微雨,关月帘纤出断云。
三弄倚楼喧晚操,六花分队驻新军。终年不见江淮信,吟向胡笳永夜闻。
汉使雕阴道,秦关白翟宫。山川红旆里,日明翠微中。
社后寒犹峭,春残草木浓。花前江国兴,并觉此时同。
猿不闻呼僧已归,翠烟依旧锁崔嵬。
水今流向人寰去,山昔飞从佛国来。
古径夏寒风落木,苍崖阴润雨生苔。
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
深冬崖畔一枝悬,几点疏花斗雪妍。五夜影横清涧底,抱珠疑是老龙眠。
榆儿复榆妇,造屋兼造车。十七八九夜,还书复借书。
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每到暮春时节,河堤、池边、小径旁、庭院里,总可见翠柳低垂,风吹柳絮满天轻盈起舞,碧绿的柳条不断地轻扬起柳花,总是别有一番精致与情趣。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这柳花,韵味多多。
柳花俗称柳絮,又叫杨花。在春芳殆尽的晚春,柳絮似雪,无根无依,随风荡扬,引起了诗人们的联想和感概,表达着不同的感情。折柳赠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此风俗形成于秦汉。著名于西安市东郊的灞水上的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里有“灞柳风雪”之称,已列入“关中八景”。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特别情境当中,总有折柳相送的场景细节。于是,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就少不了“歌咏折柳”的意义。
刘禹锡这组诗一反前人咏柳的格调,诗中写出了柳花的品格和精神。这是由于刘禹锡参与变法革新失败后,遭遇贬谪,他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把柳花写得那么高尚,那么多情。
欲向秋风哭。叹人生、胸填块垒,酒浇不落。棋子从头成错著,不合苦将书读。
把多少、心肠束缚。一树紫藤花馆里,十年前、同剪西窗烛。
思往事,两眉蹙。
当时曾谱离骚曲。有几篇、红兰碧杜,何堪三复。楚北楚南同作客,一样风尘鱼鹿。
况此去、两人重复。真个竹林传雅号,算黄岗、竹又湘潭竹。
新旧句,大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