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丰山背后钟,霜月平原定。
夜半响鲸音,隐隐天地应。
山灵鹤梦醒,独听还独咏。
萧萧蓬蒿中,收入杜陵径。
猜你喜欢
山人在山心自閒,偶逐无心云出山。云飞飘飘落江海,忽讶山人何得还。
山人旧是霜台吏,曾与绣衣掌书记。八州郎吏揖清芬,三尺儿童识名字。
万事人间转眼非,山人大笑拂衣归。昔时猿鹤今无恙,别后杉松又几围。
林泉未胜功名好,羡君忘机一何早。每因京使买琴弦,屡向词人借诗藁。
兴来蹑履到僧家,竹里焚香白日斜。合屿壶山落天镜,五峰百丈横秋霞。
我昔逃禅此山里,日坐灵花咽潭水。夜半龙鸣万籁声,四五沙门忽惊起。
几年奔走愧尘颜,欲借金梯复再攀。愿留十日与君饮,醉倒白云秋半间。
金陵客舍惊秋早,故旧相逢即倾倒。未询市上新富儿,且访山中旧遗老。
李君自昔称文儒,双瞳炯炯长髭须。石田茆屋堪为记,流水飞云山自娱。
闲来乘兴无远迩,竹杖芒鞋随去止。世人笑咤任纷纷,荣辱升沉同逝水。
别来五载未承颜,几回清梦到柴关。借问君今年几十,庞眉鹤发颜如丹。
有时高斋成独坐,心事悠悠忘物我。秋风吹老涧边薇,寒禽嗙熟庭前果。
开壶与客更忘怀,天然之乐谁相猜。杯中绿酒经年熟,几上朱弦旧日谐。
豪歌大醉便起舞,华月窗前夜当午。大儿三十喜延贤,小孙七岁能猎古。
知尔幽居乐更多,渭川盘谷岂能过。或从仙洞骑黄鹤,每倚池亭看白鹅。
嗟予少小慕芳躅,亦欲相从结茅屋。禁林空忝受君恩,为赋新诗在空谷。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cú)矣,岐有夷之行(háng)。子孙保之。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这地方。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7-748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1-652
作:生,造就。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开荒垦田。作:治理。一说始。康:安康。徂:往,指百姓来归附。夷:平坦易通。行:道路。保:守住。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周文王之世,已为周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这首短诗,多人对其中个别字眼有不同的解读。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们造起房屋;有人解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开创伟业。如“康”,一解为安定,安康;一解为赓,继承,继往开来之意。此所谓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
《周颂·天作》一诗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文笔犹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大手笔。
访胜逢迟日,春风拂面生。浮舟经古渡,倚树听流莺。
地僻人踪少,云深石径平。仙源何处是,一水绕蓬瀛。
匹妇得成名,寒门志甚贞。乳雏怜燕羽,逐妇恶鸠声。
智以穷愁短,身因激烈轻。寸肤如可鬻,泾渭不分明。
海上蓬莱昔已游,千山登眺又从头。龙泉缥渺云间住,佛顶岧峣天上游。
如水月明山作岛,凌空梵宇蜃为楼。此中名胜侔东鲁,特为精蓝十日留。
薄宦才堪鸡肋比,泥涂风雪不偿劳。折腰始悟青衫左,到底山林一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