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结宇嚣尘外,寓形天地间。
幽怀付松菊,高卧对云山。
门巷来人少,琴书竟日闲。
可怜朝市客,名利老朱颜。
猜你喜欢
宋迹逢厓业已空,濒危谁奏补天功。黄龙雾散沈青海,白浪魂归泣故宫。
岂有降旗随断锁,独追和议怨秋风。乾坤此闰无穷恨,一曲哀歌明月东。
长与韶光暗有期,可怜蜂蝶却先知。谁家促席临低树,
何处横钗戴小枝。丽日多情疑曲照,和风得路合偏吹。
向人虽道浑无语,笑劝王孙到醉时。
表里江山面面来,秋风此日偶徘徊。
尘埃阅心心如鉴,一到江楼眼为开。
平居在城市,无梦傍江湖。世事有今日,生年犹故吾。
检书逢越绝,引曲感吴趋。邻叟邀皆醉,归来不用扶。
旷哉潮汐池,大矣乾坤力。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崩腾翕众流,泱漭环中国。鳞介错殊品,氛霞饶诡色。
天波混莫分,岛树遥难识。汉主探灵怪,秦王恣游陟。
搜奇大壑东,竦望成山北。方术徒相误,蓬莱安可得。
吾君略仙道,至化孚淳默。惊浪晏穷溟,飞航通绝域。
马韩底厥贡,龙伯修其职。粤我遘休明,匪躬期正直。
敢输鹰隼执,以间豺狼忒。海路行已殚,輶轩未皇息。
劳歌玄月暮,旅睇沧浪极。魏阙渺云端,驰心附归冀。
路滑山边石,滩浑水底沙。
晓风动银烛,夜漏滴檐花。
身伴灯为客,心随梦到家。
顽云痴未散,合唤阿香车。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
澄(chéng)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yá)。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黄昏里一群乌鸦飞临,带起点点惨淡的烧痕,举目不见半朵春花,且把枝枝寒梅数尽。
北望大雁回还的回雁峰,三百里中烟霭葱茏,数千户野居的人家,捕蛇的生涯急急匆匆。
一条大江绕城而过,几支渔歌声音朦胧,南冬百年头蔹韵窀祷,还掩映在怪石之中。
当年的子厚何必兴叹,永州并不算地角天边。
参考资料:
1、王英志选注.元明清诗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05月:14
2、吕晴飞,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1057
烧痕:火烧后留下的痕迹,实指火耕。惨淡:阴暗、凄惨。
回雁峰:在湖南衡阳。传说北来大雁到此处停息,其南为永州。捕蛇说:柳宗元在永州时写有《捕蛇者说》,此代永州城。
澄江:清澈的江水,当指愚溪。郭:外城。
愚溪:在零陵西南,东北流入潇水。柳宗元谪居永州时自号愚溪,此即指柳宗元。天涯:喻作者此行的目的地安南。
湖南永州在古代被称为僻远之地,属于南荒。旅行到这样一个地方,骚人墨客就倍增惆怅。陈孚的这首诗,却有一个特点,就是结合了柳宗元的经历、诗文来写,其中有景有情,也寄寓了自身的感慨。结合柳宗元的诗文写,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永州的历史文物并无驰名于世的记载,只因有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写下了《永州八记》等游记文而令永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地。所以陈孚就以他为吟咏的对象了,既写永州所见,也写柳宗元其人。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前六句着力描写永州蛮荒的景物,而后两句则突然转折,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整首在结构章法上和李白的《越中览古》颇为相似,不过李白诗是七绝,此诗是七律。永州是古老而又荒僻贫苦的地区,郊野可看到火燎后的痕迹,黄昏时分有乌鸦绕树三匝、择枝而栖的景象。这里虽有梅树,可是还未绽蕊开花,而著名的衡阳回雁峰距离永州却有三百里之远。永州小城有江水绕城而过,黄昏之际可听到渔舟唱晚的欺乃之音;而小小的衙门却有垒石成堆,使得庭院狭窄可笑。在这样一个地方,柳宗元滞留其间,做一个冷官,无怪他藉选择愚溪山丘以筑室,写《愚溪对》以自怨自艾了。陈孚想到这里,不禁既同情柳宗元的际遇,又惋惜他的衰颓:“何必太过自苦呢?永州虽远,比之天涯海角,毕竟聊胜一程啊!”
柳宗元被贬南荒,曾有“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岭南江行》)、“非是白蒴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吟咏,可见他的牢愁与痛苦是如何深沉。而陈孚抒发的“永州犹未是天涯”,也不过是自我慰藉而已,其实他自己也感到非常荒寒寂寞。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元初永州一带的萧条惨淡景象,陈孚诗中的诗句“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数枝花”,正是当时永州惨淡景象的真实写照。因此,这首诗也成为研究当时永州经济社会情况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