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念我答飒久,区区劳此生。
借屋就瞿昙,长湖绕厢潆。
未了文字债,截蒲坐纵横。
天公喜相我,贶以秋风清。
他年载兼两,策勋首短檠。
饥吟愧峨冠,谁知此心倾。
猜你喜欢
庭槐著老花,佳兴渺澄江。
束书望故国,飞帆响篷窗。
白袍看先登,唾手筑受降。
从风靡强燕,举火烛老庞。
秋天鸿鹄高,惊到中叠双。
闺人侈宵占,玉虫缀灯缸。
君到洗沐已,蜡屐款北山。
吾祖山中人,凛然千载颜。
其旁马鬣封,近去龙衮间。
通鉴恰施行,新经宜少删。
世上有公议,渠自明忠奸。
物情有报复,天道则好还。
笔端忘杻械,舌本贵温润。
明明犹麟书,作世大龟镜。
哀哉束高阁,斯文久不胜。
皇五开老眼,牵复首拜命。
秋来举子场,谁领斯文印。
向来针膏肓,必古司农郑。
高轩过我数,相参心迹清。
共乘殿角凉,剧谈新月生。
稍作莲芡费,久绝壶觞倾。
告我买夜航,襆被催宵征。
秋晚破敌归,连营稍休兵。
青云付一蹴,齐晋多世卿。
我缸无储粟,世累如缀缨。
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
鳞差四百指,羽惯啼饥声。
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
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
傥有故人问,但如诗所称。
屏(bǐng)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zhì),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斩断相思之情,近来我才知道这样做没有好处。难道真的能将情思抛弃?在梦中仍然寻寻觅觅。
醒后看到楼台,(苦苦寻觅的身影)和梦的出现一起出现,也和梦的破灭一起破灭。西窗上一片洁白,那是斑驳而清冷的月影,满院的丁香花如同皑皑白雪。
参考资料:
1、褚斌杰.《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下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279页
2、王兴康.《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第169页
屏却:排除,放弃。不成:难成,宋人方言。抛掷:丢弃。
明灭:出现、破灭。纷纷凉月:形容月影斑驳而清冷。
这首《点绛唇》是一首难遣相思、孤凉凄惶的情词。词人一反常规,运用先写情、后写景的叙述方式,将幽清景色留至词末,此时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觉相思已全在其中,让人读后无限回味。
开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明白如话,却饱含深情。这两句是说: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用,徒令人心力交瘁!下决心去忘,正说明无法忘掉,11个字,每个字都渗透出悲伤。让人留下一个“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的悬念,紧接着进人读者眼帘的是“不成抛掷”,透出词人执着的相思,欲忘不能,无法屏却。“梦里终相觅”,终于在梦中寻觅到已故的夫人。寥寥几笔,就将梦里景、梦外情写得栩栩如生、水乳交融。上片只有四句,却写得沉郁顿挫,委婉曲折。
下片“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这两句又是一折,笔触转入梦醒,醒了还隐隐约约记得梦中的场景,残梦难断,更增几分惆怅。“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西窗里面隐隐透进一丝白光,词人推开窗子,只有纷纷的凉月,照着“一院丁香雪”。“凉月”用“纷纷”来形容,“丁香”用“雪”来比喻。词人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又不说原因,言于此而意未尽。丁香花本该开在春夏之际,怎能与寒冬白雪联系到一起,在这种违背常理的时令错位当中,足见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唐时升老亭,剪棘今重开。南瞻峨嵋阙,北峙凌敲台。
新公将家子,为僧亦多才。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
或弹玉轸琴,倾耳濯纤埃。清风不知处,冷冽时时来。
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
了然得真味,尘魔屡崩摧。令妷人豪杰,书名骇奔雷。
禅谈屡终夕,茗酌无馀杯。还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
古今傥同辙,浩气不寒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