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生无几求,毕愿老葭菼。
谁令事斗禄,饭粝羹不糁。
书生亦可怜,微物有先感。
朝来食指动,膰肉丰咀啖。
恭惟鱼司寇。道大长壈坎。
空余祠千载,不救陈蔡惨。
永言百世师,愿学吾岂敢。
当饥不忘歌,既咆复何憾。
安能如王孙,长物贮颐颔。
急呼讲肆人,一醉舍铅椠。
相携桃李径,历乱蹴红毵。
言强三尺喙,气溢一身胆。
平生超然处,独嗜逾昌歜。
诗持寄君,莫遗儿辈览。
猜你喜欢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gǔ)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niè)钱。
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农夫去耕田。
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不用那些人世间作孽得来的钱。
参考资料:
1、侯蕾.《古诗词八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365页
2、张企荣.《中国诗歌故事大全(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671页
金丹:古代方士用黄金、丹砂等炼成的药物。坐禅:指佛家教徒静坐潜修领悟教义。商贾:经商。耕田:务农。
写就青山:绘画。造孽钱:“造孽”本作“造业”,乃佛教用语,即要遭报应的作恶。“造孽钱”即来路不正的钱。
这诗表白了作者自鸣清高的处世态度。“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正气,是令人称赞的。但此诗又容易使人误会为“商贾”、“耕田”的劳动所得也都是“造孽钱”了。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的有所不为。“不炼金丹不坐禅”,即不学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但又并不放弃世俗生活快乐的漂泊者,读者对他“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对其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点精神是应予肯定的。“不炼金丹不坐禅”,大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意味。“不为商贾不耕田”,则是不事人间产业。“不为商贾”是不屑为;“不耕田”是不能为,即孔夫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也。四个“不”一气贯注。语极痛快干脆。
“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可以自居的头衔是画家,其画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他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以鬻文卖画、自食其力为荣。“闲来就写青山卖”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这是从事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有的豪言壮语,能“写青山”而“卖”之,自有可参造化之笔,此为实话,亦自负语。假清高的人往往以卖画讨润笔为可羞,殊不知这是卖知识产权,和写文章“拿稿酬”一样的天经地义。所以作者敢于大呼:“谁来买我画中山!”这样挣来的钱花着舒心。由此,诗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一笔尤其显得豪迈。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偷盗抢劫、诈骗赌博……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长思之。
书札精奇已换鹅,仍闻依旧卧烟萝。
诗成万首犹嫌少,酒饮千钟不怕多。
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
知师收拾南归去,为忆渔人唱楚歌。
有舍仅容膝,有门不容车。寰中孰非寄,是岂真吾庐。
不作大耳儿,闭关种园蔬。茅薝接环堵,无地可灌锄。
不作下榻翁,一室谢扫除。平生四海志,投老河鱼枯。
愿从素心人,不减南村居。萧然冰炭外,傲睨万物初。
坐视蛮触战,兼忘糟粕书。聊呼赤松子,伴我龟肠虚。
罗浮每约不成行,且喜肩舆早出城。尘路未知还近远,仙山遥望已分明。
田收晚稻馀秋色,寺入溪桥隔竹声。同咏新诗各惆怅,故人卮酒未同倾。
松带飞雪暮,檐支落日闲。重岩看不厌,绝胜五台山。
少室峰头晓月沈,千家城郭淡阴阴。五更鸡唱残星灭,马上看山过少林。
未工射雉怯如皋,欲挂衣冠慕老陶。莫为功名多戚戚,须知身世两劳劳。
求鱼切戒空缘木,买犊不妨先卖刀。未有田园作归计,年来留滞感潘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