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世有鞭能走石,今人无铎可驱山。一回凭膝一移足,老尽行人未老颜。
猜你喜欢
雨后晚窗日,方杯燎竹炉。二茶劳见饷,一记又能摹。
看了信何有,啜来昏更无。阿师莫作剧,我悔不逃儒。
承明丹诏下,仗斧却南行。霜露严秋令,星河验晓晴。
滇池寒水净,粤岭野花明。况逐潘舆去,乡人与有荣。
飞花萦步绮。问东风、春城几人归思。万里关山,盼南天、归雁高楼重倚。
缥缈鹃声,莫误认、瑶池鸟使。奈曲水裙遥,省识无人,商量花事。
更感韶光逝水。看宿雨桃花,送春悬泪。旧约鞦韆,拚晓梦消磨,被莺呼起。
病怯扶阑,消受惯、薄棉天气。门外传来消息,青梅有子。
山前湖外。初日浮云退。荷气馥,槐阴碎。葵花红障锦,萱草青垂带。谁得似,黄鹂求友新成对。
忆昔东门会。千古同倾盖。人已远,歌如在。银钗虽可漫,琬琰终难改。愁浩荡,临风令我思淮海。
有动皆从静处生,岚光正与晶争熏。
山灵要眩游人眼,石缝中间旋出云。
青松掩映白云间,云自无心我自閒。静听松声作琴响,孤鸾别鹤不须弹。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zhà)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bìn)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参考资料:
1、刘瑜.李清照全词.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257.
2、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46-147.
3、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97-98.
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乍著:刚刚穿上。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
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