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动而思止。止即患生徒自喜。试举幡风。未举之前说已通。
携瓶沽酒。却著衫来为我寿。者也之何。赚却阎浮世上多。
猜你喜欢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暮云低锁荒台,凭阑四望天垂地。曼花半夜,蜚香缭绕,昔人曾记。
往事悠悠,物华非旧,江山仍丽。怅斜阳芳草,长安不见,谁共洒、新亭泪。
开放青峦旧址。动骚人、一番词意。青油幕里,相忘鱼鸟,水边云际。
却恨清游,未能追逐,区区僚底。问何时,脱了尘埃墨绶,为虚斋醉。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仇兆鳌《杜诗详注》:《杜鹃行》,伤旧主之孤危也,起含寓意。蜀天子,化杜鹃,怜之也。寄子代哺,蜀帝之分犹存焉。
中间八句悯杜鹃形声之哀惨。君臣旧礼,承哺雏。伏树号呼,自伤孤立也。哀声流血,承号呼。含愤包羞,备言失所也。《杜臆》:伤形愚,哀其有情而不能自达。
末四句致感慨悲痛之意。当殿群趋,遥应蜀天子。
此诗分三段。中间八句,首尾各四句。朱鹤龄注:鲍照《行路难》:“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国门。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惟悴似人髠。飞走树间逐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此诗意所本也。
洪迈《随笔》云:明皇为辅国劫迁西内,肃宗不复定省,子美作《杜鹃行》以伤之。
黄鹤曰:上元元年七月,李辅国迁上皇,高力士及旧宫人皆不得留,寻置如仙媛于归州,出玉真公主居玉真观。上皇不怿,成疾。诗曰:“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羇孤。”盖谓此也。
卢元昌曰:蜀天子,虽指望帝,实言明皇幸蜀也。禅位以后,身等寄巢矣。劫迁之时,辅国执鞚,将士拜呼,虽存君臣旧礼,而如仙、玉真一时并斥,满眼骨肉俱散矣。移居西内,父子睽离,羇孤深树也。罢元礼,流力士,彻卫兵,此摧残羽翮也。上皇不茹荤,致辟谷成疾,即哀痛发愤也。当殿群趋,至此不复可见矣。此诗托讽显然。鹤注援事证诗,确乎有据。张綖疑“羞带羽翮伤形愚”句,谓非所以喻君父,亦太泥矣。盖托物寓言,正在隐跃离合间,所谓言之者无罪也。
或疑劫迁西内,宫禁秘密,子美远游西蜀,何从遽知之?曰:蜀有节镇,国家大事,岂有不知者。故曰朝廷问府主。其以杜鹃比君,本缘望帝而寓言,非擅喻禽鸟也。
漳水咽。千秋绕台址,翠波如缬。阿瞒穗帐,当时徒设。
疑冢都非葬地,问西陵、何处藏骨。哀歌彻。几多香泪,滴残空穴。
若果髯孙雄杰。约刘郎、连兵撇捩。破邺城、登台一醉,方成宏烈。
痴绝。争荆楚,遂致吴蜀,前盟虚结。两分裂。铜雀高栖汉月。
为政逢汤岁,何人似我公。殷忧怜赤子,引咎吁苍穹。
一雨四郊足,诸方八蜡通。不惭歌颂拙,■备采民风。
梦渴醒来赋楚骚,纷红骇绿未全销。樽空鹦鹉杯犹在,歌罢玕琪树尚摇。
夜久月方临石上,云低雨不到山椒。平泉池馆吾无分,栗里徵君或可招。
门径通原野,禾苗日长成。共欢新雨过,一望绿畴平。
鼓吹田间部,笙簧谷口声。明农知不负,秋社足浮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