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叶黄花相映深,水边台畔结浮阴。何人解赏倾城态,一笑春风与万金。
猜你喜欢
蔷薇黄似月初华,难写芳香只写花。若使移生南海国,取将露水粉宫娃。
紫透红殷态度陈,露葵生色借芳新。春风便是黄金屋,羞杀黄金屋里人。
窗风一线度晴熏,晚韵繁香态度新。亲压屠苏湛华玉,古壶斜插浅浮春。
石罅置檐楹,高低纵复横。
临深畅幽意,极险尽游情。
火照潭心影,经传洞腹声。
际眉岩电射,绕足涧霓生。
潜怪禅能伏,啼鼯狎不惊。
欲穷前胜处,无路若为行。
掩荆扉、笔床蛛网,都无兰畹佳思。亲逢八咏楼头客,驱策驽骀皆驶。
吾病矣。听枕上桐声,一夜随沟水。小山丛里。只三百青铜,换他珠榨,相聚解罗袂。
荒祠畔,遥射菰蒋十里。江乡徒诩鱼米。紫芝曲避咸阳焰,肯爱子房招起。
非细事。有北斗量金,难博今生醉。卮言是寄。怕春去多时,柔肠撩乱,空用柳条繫。
逢著南州史,江边哭问君。送终时有雪,归葬处无云。
官库惟留剑,邻僧共结坟。儿孙未成立,谁与集遗文。
人初静,月正明。纱(shā)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líng)。
人刚刚静下来,月色正是明亮的时候。白梅花枝斑驳地斜映在纱窗上。梅花偏偏弄影戏笑人,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里一样凄凉孤零的景象。
参考资料:
1、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玉梅:白梅。弄影:化用宋张先《天仙子》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句意。
马致远写了二十多首“落梅风(寿阳曲)”重头小令,内容都是言情,都写得情韵绕梁。这支小令是其中之一。
这支曲子写一个独守空房的年轻女子的哀诉,放在诗歌中,便可加上“闺怨”的标题。散曲与杂剧不同,往往不需要“自报家门”,便可从曲文的情调和构思中来判断出主人公的身份与处境,这也是这首小令饶有兴味的一个方面。
“月堕霜飞,隔窗疏瘦,微见横枝”(宋杨补之《柳梢青·梅》)、“寻常一样窗间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都说明了梅月映窗特有的动人效果。此曲的起首三句,不动声色,也描绘了月明人静时的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然而,小令的女主人公却别有怀抱,窗前的梅影不仅未使她愉悦,反而使她感到一种遭受嘲弄的意味。曲末的两句,就造成了这样的转折。
“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是绝妙的构思。它承接了前文的“玉梅斜映”,利用梅花“弄影”、含笑的芳姿,而挑现出女主人公在长夜中“孤另”的事实。本来人自人,梅自梅,梅花即使不存在媚人的本心,至少也无“笑人”的用意,而作者却故意将两者牵惹在一起,且以此作为女子的愤言,则女主人公的孤零、悲愁,就发扬到了极点。更妙的是女子还对梅花的弄影作了进一层的推断,想到了“月沉时”,那时梅花花影随之隐没,自怜不暇,也就无法再“笑人”了。梅花“孤另”与否,其实与月色毫不相干,作者故作文心,以“痴语”的表现手段,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子独守空闺的深怨。全曲五句,“人”、“花”、“月”各重复出现两次,却因作者构思的婉曲,令人不仅无累赘之感,反觉愈转愈妙。小令以五分之三的句子写景作为铺垫,而于末两句力为逆折,拈出题旨,且使前时的月窗梅影由清美转为清凄,举重若轻,可谓扛鼎之笔。以梅喻人、衬人固是诗歌常法,而小令于喻于衬更为曲折奇巧,语淡韵远,确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