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流怀二陆,才名动三吴,
期人不可作,千载空烟芜。
当时聘俊笔,万象争先驱。
有如明月璧,美价倾鸿都。
世运有翻覆,韫匵真良图。
惜哉去就乖,毁此千金躯。
人生皆有死,百年同须臾。
独遗文字芳,乃与天壤俱。
凄凄昆山寒,冉冉谷水枯。
白鹤久已寂,黄犬谁复呼。
荒祠挂残阳,扁舟入菰蒲。
猜你喜欢
便作天涯别,重逢未可期。快闻经世论,兼读过庭诗。
骐骥宜千里,鹪鹩且一枝。野人头已白,不复问当时。
荒鸡催曙窗容转,又一夜、山屏空展。缄愁欲寄故园人,奈万里、云罗无雁。
回肠久为狂尘断,钓游地、看看惊变。风残黄叶更何心,犹自向、鸰原回旋。
见说郊居好,行吟野趣多。溪鱼罾上活,山鸟酒边歌。
雪屋炊红米,秋江老翠蛾。几回时序换,奈此别离何。
扫花虽恨夜来雨,把酒却怜晴后寒。
吴质谩言愁得病,当时犹不凭阑干。
一树古梅花似雪,半临驿路半临溪。美人玉笛吹何处,零落空山鸟自啼。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miǎn)城隅(yú)。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张公多有飘逸之兴致,我们一起共泛舟于沔城边。
时值秋季夜空阴月朗照,比之武昌也毫不逊色。
座中诸君陶醉于清亮的光辉中,一意为欢为自古以来所无。
郎官喜爱这里的湖水,因此命名己郎官湖。
诸君风流倜傥一如当年,英名将与大别山同存。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46-747
张公:指李白友人张谓。
武昌都:三国吴帝孙权改鄂县(即今湖北省鄂城县)置武昌,迁都于此。故言武昌都。
此山:即大别山。诗人泛舟南湖可望见大别山。
小序一百五十七字,诗五韵,共两百零七字。诗序互相补充,叙述简畅秀洁。开始,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中间,叙述为郎官湖命名的经过;最后以赞作结。
此诗首二句“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说他有逸兴,是作者对朋友高度的肯定和赞美。这两句交代与朋友们游湖之事。“”先表现湖光山色不亚于武昌,再说明良辰美景,兴致颇好。“”说明为湖命名因由。据说沔州南湖自李白更名郎官湖后,声名大噪,直至明代前期,“官湖月夜”为著名的“汉阳十景”之一。“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是这首诗中比较令人心动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湖名垂史的愿望。写湖也是写人,显示了诗人自信和豁达。
南湖是无名的小湖,地方不过一城之隅,没有雕砌的楼台,但有天生的水月。而此时此刻,凉秋午后,月光如练,水天一色。天月水月,与人相随,光彻明媚,可入怀抱。故人重逢,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今夕何夕。诗人不禁觉得这里的月色极其美妙,兴味无穷:”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虽在流放途中,兴致亦未稍减。
可是,南湖年年秋月,多少贤豪身历佳景,只因湖小而无名,无所称道。而第一个爱上南湖的,是尚书郎张谓,此便超越了古人。此湖,就应叫”郎官湖“。无名即有名,而首先引为知言的,是文士辅翼、岑静,两个无名无位的小人物,正说明论是确论,笔是妙笔。
全诗”文小指大“,赞颂的不移的友情,标举了自然的奇美,也是一曲无名者之歌。
冲雨冲风莫管渠,晨炊蓐食便巾车。
能无几日到茅舍,睡到日高相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