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相望不容三日行,多岐无奈百长亭。欲知河柳春来绿,正似山松雪后青。
猜你喜欢
柳河山外日晖晖,柳色犹枯草正腓。
阴壑水声多北注,晴峰云影尽南飞。
黄牛拥毳争春耦,白马弯弧落暮围。
路入陇尘谁与问,桑间胡女避人归。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mèi)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zhè)鸪(gū)鸣。
春江月出大堤坦平,堤上女郎牵手前行。
唱尽新词情郎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鸣。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
连袂:犹联袂。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映:《乐府》作“影”。鹧鸪:鸟名。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民歌中,情歌一类数量很多。它不仅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而且也起到实际的爱情桥梁的作用。在我国西南民间,对歌的风俗自古很盛。刘禹锡谪居巴楚间的诗作中就有这种民俗的描写,这首《踏歌词》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为节拍的徒歌,是民歌的一种唱法。刘禹锡居夔州时创作了《踏歌词四首》,这是第一首。
开篇以景起兴。春江水涨,几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连成一片,更给人水与堤平的感觉。“大堤平”三字,不仅写出江水上涨,大堤平宽,还写出月色的皎洁。就在这样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着成队的“女郎”。她们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间姑娘,是趁月圆之夜“踏歌”来的。她们初来的情态是彼此偎靠连袂而行,既兴奋,又含几分娇羞。一二句写“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写到“红霞映树”,是拂晓,其间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省略了一些情事。从三句的“唱尽新词”和“欢”等字样看,省去的正是“新词宛转递相传”的对歌的情景。民间对歌,词儿大多是即兴新编,言为心声,所以是“新词”。“欢”则是女方所悦的男子,即对歌的另一方。歌声一起,姑娘们最初的娇羞立即被赶跑了,到后来,新词唱尽,便与所欢相就。所以同组第三首《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就写道:“月落乌啼云雨(指男女私情)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并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侣,同时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鹧鸪鸣”声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终究是个谜,有两种猜法。鹧鸪雄雌和鸣,也许暗示姑娘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这双双鸟儿和鸣之声反衬出她的烦恼。不光这结尾有些扑朔迷离,第三句省略的主词也有解作女郎全体的。从而这就成了一个很离奇的夜晚——小伙子们都没有来,姑娘们都有些不堪。总之,由于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语言,使得此诗意境灵活,不易确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诗写出了妙龄中的女郎对爱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心情。
缀蜡为花荆作枝,列为梅种自何时。
诗多划木初无与,贤比兰荃又见遗。
只道品题终不遇,岂期坡谷解相知。
却怜二士空齐鲁,不及西都讲盛仪。
我身多病病犹清,我心自磨磨日莹。愧不当年学长生,无多髭发白玄争。
竟日诗骚作性情,古圣今豪纷送迎。千秋百代共华菁,左屈班扬或弟兄。
馀子人閒孰挂晴,一丘一壑取次评。水际山巅觅异英,天地大文繇我明。
高怀出世世缘轻,霜管悬秋秋露盈。泼墨如闻风雨声。
长吟欲令鬼神惊。忆昔枵中漫登瀛,少年狂气逼公卿。
低头十载自煎烹,典属衡文百务并。神州天步忽欹倾,疾风寒岁表霜茎。
日毂东来诏我擎。西方可望不可瞠。涯角悠悠驾鳄鲸,九死丹心一片晶。
天意还存靡鬲萌。秋飔一夜止笳横。举目高雷出汉旌。
万驱齐压五羊城。谁鞭老骥侧坡行。矫首趋风不问程。
虽然碌碌以人成。不重虚功重夙盟,东海犹怜精卫诚。
方寸何难较五丁。千古终依方寸衡,文章得失岂虚名。
我歌此曲达深更,邻鸡拍拍为余鸣。
恨杀城南柳,丝丝管离别。殷勤折赠君,记取艳阳月。
王谢人伦表,风流异代师。能书垂典则,高卧系安危。
古木围棋墅,寒云洗墨池。蘋蘩何限意,谁遣到荒祠。
平生厌见花时节。惟只爱、梅花发。破寒迎腊吐幽姿,占断一番清绝。照溪印月,带烟和雨,傍竹仍藏雪。
松煤淡出宜孤洁。最嫌把、铅华说暗香销尽欲飘零,须得笛声呜咽。这些风味,自家领略,莫与傍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