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吸尽百川还见底,头角惊杀膻与鲔。
有时大瞋明月珠,照耀六合光不死。
沧溟浩荡极游巡,钩深匪惮穷涯涘。
今者修鳞何侧倚,岂是吞舟厌迁徒。
只应喷浪云日翳,故此盘桓良有以。
朝发夕至固无难,在在处处期一视。
苟容肯向寻常沟,要养此身数千里。
圉圉洋洋信自如,涵泳嚅哜真得理。
从容讵止濠梁游,枯槁宁同车辙里。
至乐元非惠子知,入舟肯作周王美。
谪仙跨背应无由,昌黎脍鲍诚虚拟。
终日相望谁得似,井蛙安足为跨跱。
得所一任笑{左犭右宾}獭,旋体宁容咂蝼蚁。
清波孤虚有余泽,何必龙津夸锯齿。
蕞尔鳏鲕徒唯唯,春来秋花无暂已。
随阳上下一何劳,风波荡薄不自止。
{上敖下言}乎大哉天独委,居然不与众鳞比。
高摩无为还已矣,肯向人求升斗水。
古来大鱼不池活,会须终作风雷起。
殷勤寄语任公子,收拾茂钓毋进跬。
猜你喜欢
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
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
边郡三年守,知陪后乘安。
远游登览易,老大别离难。
红日千峰晓,清霜几树丹。
江皋一回首,念尔去凌寒。
睡觉纱厨酒尚醺,老来诗句怯题春。冥搜一夜添华发,不认青铜鉴里人。
三月烟花,二分明月,香车陌上如流。变来今日,犀甲带吴钩。
何日王师雨洗,长驱入、迅扫貔貅。危城里,天荆地棘,不是等闲愁。
长淮三百里,回头一笑,梦也休休。幸分飞两地,翻谢河洲。
自顾此生安寄,问前生,著甚来由。只馀得,青磷碧血,何处十三楼。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jī)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fēng)白露寒。
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
看吴姬轻歌曼舞你我尽情酣饮,不要去管青枫白露秋夜凄寒。
参考资料:
1、孙琴安.唐人七绝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08月新1版:第38页
2、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第146页
莫道:不要说。是长安:就要到长安。
吴姬:吴地的侍妾。缓:慢。君:李评事。随:任随。
诗写得很别致。对于友人的离去,他送过一次之后,离情别绪更加浓烈,于是就趁着友人还没起程,又摆下酒宴安排歌舞,与之“重别“。按照常情,这次相别,一定是两情依依流连不舍,“骊歌愁绝不忍听“。但是诗人为了减轻朋友的痛苦,却抢在前面先说:“”“秋江离别”,在读书人心中,似乎早就有许多伤情的沉淀,其“难忍之情”恐怕是公认的。何况目下,又是他和李评事遇到的现实?然而诗人却不让说这些,用“莫道”一下子把话题引向他处。说你明日就踏上了上长安的路程,哪里有什么难?既然不难,当然也就不要说什么难了。这话是极巧妙的。友人明日登程,可留的时间很短。诗人抓庄这一点,把离别之快转换成了走得容易:把不忍分离之“难”的内涵完全抽去了。这样,“秋江离别“便无“难”可言,且以人们乐意接受的姿态出现在面前。
““诗人以诙谐的巧言把李评事的思睹引升之后,便开始热情地劝他开怀畅饮,尽欢至醉了,说出来的都是热情话,没有吐出半个愁字。但是不言愁并不等于不存在愁。诗人所以不言,正表明他内心藏着深深的愁情,也正是因为他有愁情,才偏偏让人“莫道“,怕朋友勾起愁绪。而怕朋友愁自己就强压愁绪这种作法又使人感到了昌龄对朋友的一腔挚情。
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在荚蓉楼送辛渐,是话别通宵。这次送李评事,是一别再别。同是相别之情,表现方法却不一样。《美蓉楼送辛渐二首》,先是“寒雨”、“楚云”给蒙上一层愁网,然后在感情逆转中,更显其光明磊落之心;这首“重别李评事*,则是在欢情的推进里显现抑制的别绪。近人刘拜山评论说:“别在明朝,留在今宵,而今宵之缓舞延歌,正为明朝之远别,特见缠绵至深。”这“缠编”之情,说穿了,还是首句中“秋江离别难”的那个“难”字。诗人有意压它,反使它更加明显。看来诗人是很幢得反作用这个理的。
诗以逆振开篇,接下第二句正说“不难”.第三句因“不难”故以吴姬缓舞留醉,第四句既醉则忘情而适意。全诗借第一句逆振取势,语意顺流而下,婉曲的表达出对友人依恋之情。
五里亭东晓色分,数峰连络倚青云。
回头却愧公车役,孤负沧洲野鹤群。
数掩围柴荆,王维画不成。
尤怜月中影,特地起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