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闭门倾濁醪,胜接俗子语。
蟹螯得橙齎,风味正如许。
缅怀冰雪姿,何由对谈麈。
夫君腹为笥,万卷方撑拄。
哦诗送归鸿,平生无漫与。
十年就閒旷,一日看轩翥。
老夫衰病余,颓然守环堵。
无因少年事,插花更椎鼓。
岁晚场圃休,黄落溪上雨。
溪边双白鹭,见影忽惊举。
水天渺无际,暝霭下前浦。
此时亦愁绝,拥鼻吟正苦。
安得百斛舟,载取君家醑。
猜你喜欢
闭门倾浊醪,胜接俗子语。蟹螯得橙齑,风味正如许。
缅怀冰雪姿,何由对谈麈。夫君腹为笥,万卷方撑拄。
哦诗送归鸿,平生无漫与。十年就閒旷,一日看轩翥。
老夫衰病馀,颓然守环堵。无因少年事,插花更椎鼓。
岁晚场圃休,黄落溪上雨。溪边双白鹭,见影忽惊举。
水天渺无际,瞑霭下前浦。此时亦愁绝,拥鼻吟正苦。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该句摘自何卷,尚待查考。代儿童游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该诗前两联写了两种游戏,一是骑竹马;一是放风筝。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值得关注的是,诗人写风筝与风的关系时,手法与众不同,他不说风筝凭借风力而飞,却说风筝挟持风筝在大风中飞扬跋扈。在这里,作者把风筝作为主体,视它为生灵,真是把个风筝写活了。
读此诗,不由得想到现今仍然流行于日本的“斗风筝”。打斗的风筝多为长方形硬板子,从背后勒成瓦形,或竖或横,绘画简洁明快,不拴尾巴,背缚弓弦,凭借强风,飞上天空,左冲右突,嗡嗡作响。许多风筝同时升空,并不回避碰撞缠绕,而是互相打斗,互相“割线”,一旦线断,任其飞去。最后,谁还留在空中,谁便是胜利者。那场面颇有陆翁诗的气势。
后两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昔日子过我,欢笑无与伦。今日我过子,气结不得伸。
生死既异趣,人鬼亦殊因。谁能无怛化,宅心栖元神。
功名尽黄土,富贵同飙尘。所以旷达流,行乐须及春。
已往不可作,来者将代新。怜子更无嗣,兼少骨肉亲。
遗稿渐零落,心血谁为珍。弱弟未成立,一棺徒逡巡。
嗒焉丧厥偶,登堂念德邻。音容邈何许,对面如越秦。
曷不忍须臾,竟尔反其真。倏忽遗世想,先我成古人。
我来岁云暮,吁嗟骨已陈。前路正茫黑,况于忧患频。
旦夕岂自保,日月驰两轮。毋为形所役,悠哉谢劳薪。
脱却双轮换独轮,乘船人作坐车人。明朝又复乘船去,却畏风波不畏尘。
顋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
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
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
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海。
揽得风光忘却愁,千葩万蕊恣追游。
香须点染黄金湿,小翅轻翻白玉柔。
舞态恨渠春昼短,狂情不管好花羞。
腻酥绛雪都相识,莫向红窗绣室休。
佛堂光未放,桑下唤难回。是处皆堪歇,何山不可开。
泉因龙吐出,经自兔衔来。径向黄沙过,寻僧问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