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芦鬣鬣秋风肥,鬼雨洒草南山悲。
长涂客子动愁肺,往往扪辙多思归。我兄岂不感时节,东床卷席将何之。
自言南州有元帅,标鉴本是阳秋皮。荐绅奔走欲定价,一见许我奇男儿。
提撕表奏置戎幕,使我坐握官机宜。
高生所愧国士知,不辞触热向武威。我今去路虽千里,敢以驱驰负知己。
南州最盛肩京都,昔人欲语停杯馀。地灵孕秀多异产,鼊皮蚺蟾如虫蛆。
旧闻民俗蛮顽甚,蜂屯蚁杂难爬梳。圣朝神化与换骨,讵事草薙髡根株。
我兄智囊载大腹,抚俗自应才有馀。腰间长剑生铜吼,可脍蛮王快屠狗。
后当归路持旌麾,六印黄金大如斗。
猜你喜欢
内丘数十里,硗确环高原。十旬不得雨,四野沙尘昏。
黍粟焦且死,艰食悯元元。官柳摧为薪,煮叶充晨飧。
老稚出趁食,破屋弃荒村。公庾素乏储,富室徒劝分。
鲋鱼得斗水,犹幸性命存。安得沛甘泽,万物回枯根。
一点寒釭照,楼头夜鼓挝。
报人初缀玉,戏我只空花。
身已遗荣辱,灯应误逞夸。
焚膏畴昔事,墙角几檠斜。
三山新沐翠琉璃,喜是残尊未涸时。出郭斜过穿苑路,傍林低度拂人枝。
江声远和松风转,山色遥连麦浪吹。幽径夕阳常醉卧,往来空羡牧羊儿。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xiē)芳洲。
不待金门诏(zhào),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海,栖息在芳洲。
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
海上的乌云迷失了驿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乡的高楼。
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淹留。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7.
红颜:年轻人红润的脸色。杜甫诗:“红颜白面花映肉。”青岁:指天宝七年春,与白毫子游历八公山。
金门诏:金门,汉宫门。这里指代朝廷。金门诏,即皇帝诏书。
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视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的日子,却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对友人说,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饱览了八公山胜景仙迹,对满山桂花飘香尤为叹赏,因以盘桓日久而忘归。
在这首诗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红颜怨归国,春岁歇芳洲”,是个倒装句,说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归来后,自己才感到一种失落与隐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门诏,空持宝剑游”。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虽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历,却并未断绝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态:他热烈地追求自由与超脱,同时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对友人说,我又开始云游天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即为这次游踪的记录与传照,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整齐美观,音律和谐。诗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乐事上来,一个“忽”字,很传神地反映了诗人行踪飘零的羁旅生涯。一个因字,表现诗人本放浪不羁,却因八公山中生机勃发的满眼桂树而难以自已的浪漫情怀。
止戈见于绝辔之野。
称伐闻于丹水之征。
信义俱存乃先忘食。
五材并用谁能去兵。
虽圣人之大宝曰位。
实天地之大德曰生。
泾渭同流清浊异能。
琴瑟并御雅郑殊声。
扰扰烝人声教不一。
茫茫禹迹车轨未幷。
志在四海而尚恭俭。
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恻隐其心训以慈惠。
流宥其过哀矜典刑。
城南有佳园,风物迎马首。
但赏主人竹,王饮主人酒。
红日媚紫苔,轻风泛春柳。
进多龃龉退为安,未省乘轩胜抱关。半世青衫贫为禄,新秋明镜老催颜。
纷纷江上风吹叶,漠漠淮南雨暗山。欲和佳篇寄相忆,韵严词峭不容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