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辛勤场屋一书生,六卷时文谩策名。身事两朝奚所补,恩覃五世亦何荣。
前人庆泽宜丰报,尔辈官曹讵可轻。移孝为忠斯不负,更须勤学绍家声。
猜你喜欢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jí)醉清樽(zūn),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sāo)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20页。
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判教”句:意谓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清樽: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亦作“青樽”。亦作“清罇”。醒眼:清醒之眼光。
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起笔便是一副凄凉孤寂之境。夜风骤起,吹灭了摇曳的灯火,香炉里的烟灰早就凉透了。一阵风将房间里唯一的光明和温暖,不由分说地夺走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影子,伴着孤零零的词人。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问醒眼是何人?”既然无人作伴,只有清酒陪伴自己。纳兰所说的“醒眼”之人,便是屈原这般不随波逐流,英雄式的理想主义者。纳兰又何尝不是在以屈原自喻。身边小人对权势趋之若鹜,纳兰始终冷眼以对,保持高洁之心,只是,这样一人对抗千军万马的日子,多么的孤单,多么的凄凉。
“难逢易散花问酒,饮罢空搔首。”纳兰心事无人知,只有友人顾贞观懂他,但是相聚之日不多,不能时常与纳兰互诉衷肠,饮酒作诗。纳兰不住地叹息,别离漫长,相逢苦短,知己已去,剩自己一人面对这早早散了的宴席。酒喝光了,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这句写得无限凄凉。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排遣,就让酒来麻醉它们吧,然后,再麻醉我自己,换得一时的安稳睡眠。可是醒来之后依然孑然一身,依然愁绪满怀、怕是又要到酒杯面前,喝得大醉一场。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顾贞观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时身世的无奈,情真意切。
呀鼓声中,又妆点、千红万绿。春试手,银花影粲,雪梅香馥。归梦不知家近远,飞帆正挂天西北。记年时、歌舞绮罗丛,凭谁续。烟水迥,云山簇。劳怅望,伤追逐。把蛛丝鹊喜,意□占卜。月正圆时羞独照,夜偏长处怜孤宿。悔从前、轻被利名牵,征尘扑。
沔鄂犹残暑,荆巫已早寒。
潦收滩正白,霜重叶初丹。
节物元非恶,情怀自鲜欢。
暮年更世事,唯有醉江干。
迎年椒献颂,驻腊雪留寒。偏坐春华早,微增暮景宽。
琼瑶九城阙,玉帛万衣冠。欲书甘泉会,他时盛暑看。
海山何处是蓬瀛,节物催人意自惊。客里厌逢今旧雨,梦馀愁听短长更。
故园颇觉归期缓,老境难堪此段清。想得诗成正萧瑟,竹窗灯火夜微明。
浮梁西去昌江隈,两拳岌立江天开。造物直自鸿濛辟,神工鬼斧惊奇材。
削出芙蓉双蓓蕾,棱收皱隐凝崔嵬。女娲失手落江浒,嶙嶒激取蛟龙怒。
几番欲攫夜光珠,矶磹霹雳随风雨。青山碧树同春秋,朗月明星照今古。
今古春秋亿万年,峣峣玉柱撑空天。三百六十滩水恶,狂澜到此流涓涓。
玉山不颓清流在,米家长揖徒成颠。莫将嵩岱藐拳石,海田纵变无移迁。
乐府曾知有此堂。路人犹解说欧阳。堂前杨柳经摇落,壁上龙蛇逸杳茫。
云澹泞,月荒凉。感今怀古欲沾裳。胡僧可是无情物,毳衲蒙头入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