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漳州城南烟雾深,漳州城北氛气侵。忆从奸邪卖和议,汉廷君臣愁至今。
乘舆播迁天地怒,残军掩泣眠星雾。黄金无收白骨多,指点枯骸拟亲故。
昨夜羽书如电飞,报道三城又被围。皇家恩深重如山,英雄奋起披铁衣。
万人同心猛如虎,关山震动挝鼙鼓。百战须当百胜归,凯歌唱满中原土。
论功赏爵将宪章,汾阳异姓封侯王。鞠躬尽瘁固常事,愿教一涌歼豺狼。
莫上高楼偶长望,壮怀忽忽思乡丈。琴台落日私语时,丹心耿耿今能忘。
惜君忠义老无官,山河破裂泪欲乾。衰容未画麒麟阁,目尽故园心转酸。
猜你喜欢
蔽芾(fèi)甘棠(táng),勿翦(jiǎn)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qì)。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shuì)。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砍细养护,曾是召伯居住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毁细养护,曾是召伯休息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折细养护,曾是召伯停歇处。
参考资料:
1、方玉润.《诗经原始》:清同治十年刻本,清同治十年:23
蔽芾:小貌。一说树木高大茂密的样子。甘棠:棠梨,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芾:盛貌;蔽:谓可蔽风日也。翦:同“剪”,伐,砍伐。召伯:即召公,姬姓,封于燕。茇: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败:伐,毁坏。
憩:休息。
拜:拔也,一说屈、折。说:通“税”,休憩,止息。
《甘棠》一诗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是讽刺召伯之作,其他几乎众口一辞,均认为是怀念召伯的诗作。如《毛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郑笺云:“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朱熹《诗集传》云:“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得比较明确:“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的资料也都足以证明召公听讼甘棠树下的故事流播广远。召伯南巡,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昕讼决狱、搭棚过夜,这种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民间,而为民众排忧释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对甘棠树的一枝一叶,从不要砍伐、不要毁坏到不要折枝,可谓爱之有加,这种爱源于对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诫人们不要损伤树木,再说明其中原因,笔意有波折亦见诗人措辞之妙。方玉润《诗经原始》说:“他诗练字一层深一层,此诗一层轻一层,然以轻愈见其珍重耳。”顾广誉《学诗详说》说:“丕言爱其人,而言爱其所茇之树,则其感戴者益深;不言当时之爱,而言事后之爱,则怀其思者尤远。”陈震《读诗识小录》说:“突将爱慕意说在甘棠上,末将召伯一点,是运实于虚法。缠绵笃挚,隐跃言外。”对此诗的技巧、语言都有精辟的论述,读者可以善加体味。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而寓意深远,真挚恳切,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许为“千古去思之祖”。
菊花虽已过重阳,犹有馀英可荐觞。黄白浅深知几种,要闻高论试平章。
城北城南春渺然,幅巾藜杖望晴天。何须多事途穷哭,莫倚高才瓮下眠。
渭水来从鸟鼠穴,陇山真接首阳巅。登临未尽牛羊下,安得羲和叱驭旋。
作牧成周地,分携建业舟。孤灯闻雁夕,落叶度江秋。
云路看高翥,京尘感旧游。离情如洛水,日夜向东流。
东瓯消沉故王日,俗号剽轻如故实。挟策不数应门儿,雅尚儒人邹鲁匹。
顷来官长稍自安,市里颇闻浮诉窒。陈侯健者吾故人,坐致岂康得无术。
江海风烟揽辔论,百城守长拜行轩。朅从绣斧临吴甸,几为闾阎叩帝阍。
挟笔千秋高雪调,熬波万灶矗云屯。鱼盐岂有藏名者,莫以于旄访席门。
金甲珠襦锁绣扃,杜城残月葬娥英。
春风候馆花如雪,空有莺传度曲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