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徐非古徐,或云古徐州。乡来徐州牧,亦有大耳刘。
手携紫髯生,分踞很石筹。不知何所筹,楚醪相献酬。
石无一日转,名有千年留。石很不足道,人很宁弗瘳。
君掾南徐官,盍为南徐谋。诚开金石坚,德举毫忽輶。
鄙薄久自化,强矫终当柔。平反惟厥中,此外吾何求。
君家老卿月,威惠半九畴。悠然豁斯道,付与诸郎由。
猜你喜欢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少年气力壮,巾车骋游历。行人不能到,贪远未有适。
昔人六十化,万事岂如一。谁为持寸光,环中照心迹。
虎踞名丘往事赊,胜游千载梵王家。山灵旧出点头石,地妒曾埋解语花。
佛国凭空云入座,剑池共汲水随车。吟人谩有兴亡感,雪壁淋漓落阵鸦。
初入黄州市,萧然绿树村。刈茅低缚屋,剖竹密编门。
桃李花零落,山川势吐吞。廛民来一二,敬喜为温存。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词篇。词中深刻的表现了作者要一扫胡尘的爱国思想感情。
上片写作者在旅途中冒着大风浪渡河的所见和所感。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开头“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落日黄昏,阴霾满天,描绘出作品所需要的氛围。客子,是作者自称。又有什么办法呢?“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遇到了坏天气,雪神和风神要大动干戈了。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唐代牛僧孺《玄怪录》载:萧志忠欲出猎,群兽求哀于山神,云:“若祈封六降雪,巽二起风,即不复游猎矣!”(引自《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一)“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环顾四周,天际空阔,一叶小舟,在大风恶浪的冲击下,在波涛中随水流荡。尽管这样,作者的雄心壮志仍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在狂风恶浪中,一位稳坐“钓鱼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壮士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这里,寓意双关,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现象,也是当时南宋政治形势的写照:朝廷主和派掌权,如黑云压顶,抗战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但作者仍不甘心,他还在奋力搏斗,努力抗争。
下片抒情,作者抒发了自己的爱国壮志得不到伸展的愤慨和忧忿的心情。过片“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紧接上片,抒写自己的壮怀,时刻不忘参加抗战。利剑戟,使宝剑和长予发生作用;斩蛟鼍,把蛟龙、扬子鳄都杀掉,这里用以比喻金统治者。
接着,作者抒发壮怀:“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壮志未酬,金人侵占的地区尚未收回,还需要我力挽狂澜,报效国家。但是,“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然而,“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所担心的仍然是国家的动乱。“风波”,比喻国势的动荡不安。词作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一片爱国赤诚。
李处全的词作不多,但也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水调歌头》,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寻盟逢妙躅,步屧过名林。鸟识初来客,云窥独往心。
灵岩苍霭合,古碣翠苔深。最是披襟好,携觞得共临。
翠凤分翎耸耸,紫丝刷羽层层。势逞风摇浑欲斗,雨急听疑鸣。
朱顶慢教鹤并,丹砂未许蜂争。啼霜不报人间晓,何意拟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