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团团亮隔松萝古,寂寂虚堂槁木春。一段光明无处著,尽情分付楮先生。
猜你喜欢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wú)桐(tóng)影。
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参考资料:
1、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作品白话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
梧桐影:词牌名。“落日”:一作“明月”。“秋风”:一作“西风”。“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匹马天南作远征,谁言难破是愁城。酒兵先借三千万,听我中宵号角声。
旅舍惊秋夕,情人感旧初。香残知蕙变,盖冷觉荷疏。
溽露迎寒早,轻云过雨馀。萤飞时隔幔,雁度欲传书。
苑月栖金柝,城烟澹玉除。不知骑省客,摇落兴何如。
共赏名花开笑口。此景生消受。时序恰朱明,嫩绿柔红,疏雨黄梅候。
良辰莫放眉头皱。且尽樽中酒。乐志耐长贫,不贪气味,夜识金银瘦。
夫前撒网如车轮,妇后摇橹青衣裙。全家托命烟波里,扁舟为屋鸥为邻。
生男已解安贫贱,生女已得供炊爨。天生网罟作田园,不教衣食看人面。
男大还娶渔家女,女大还作渔家妇。朝朝骨肉在眼前,年年生计大江边。
更愿官中减征赋,有钱沽酒供醉眠。虽无馀羡无不足,何用世上千钟禄。
第一山中风物殊,我欲买田来卜居。风林把酒听黄鸟,雪港挂罾分白鱼。
富贵不来吾老矣,渔樵有约子何如。可能久作终焉计,北海方修荐鹗书。
道人昔曳匡庐筇,五老负雪湓江东。
犯寒贪觅玉梅句,虽有衲被何曾蒙。
归来苦雨熟梅子,卷裓深卧蛮烟中。
诗传绝境忽入手,置我乡国情何穷。
十年不蹈江上路,漠漠海气昏貂茸。
异乡岁晚墀流落,一笑赖此冰雪容。
峤南绝唱敢和,骑鲸人去尘寰空。
昆墟下视堪笑闵,雕琢肝肾愁匆匆。
那知幽子云雨上,风斤玉斧修肿胧。
读诗令我一回首,杳若目送孤飞鸿。
何时晤语折铛侧,坐听万籁号天风。
拈花特地两颜解,他时与子真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