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疏閒心迹久相亲,一别江城两见春。身若孤鸿长慕侣,道非尺蠖敢求伸。
优游岁月空尸禄,明润溪山不染尘。尊酒从容皆胜景,欠君来作席中宾。
猜你喜欢
柳下笙(shēng)歌庭院,花间姊(zǐ)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jiàng)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bìn)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庭院下的柳树还有人弹奏歌曲,花丛间也有姐妹在嬉戏。还记得当年在青楼时的那些事,在月光下红窗前写封书信,谁又能替我寄给小莲呢?
烛陪人落泪,春蚕吐丝,诉说着无尽的凄楚缠绵。乌黑的头发又能经得起多少次生离死别,未必能像断弦一样无情。今年依旧比去年还要衰老。
参考资料:
1、王克俭主编,晏几道韦应物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34页
小莲:人名。
绛蜡:红蜡烛。等闲:无端。吴蚕:吴地的蚕,江苏一带盛产蚕丝,故称“吴蚕”。到了:到底。绿鬓:指乌黑的头发。无情无断弦:像断弦一样无情。
开头两句,描述昔日相聚的欢乐,有人物,有活动,有环境,写得充实而概括,表现了当时富贵之家的那种歌舞升平、安乐豪华的生活景象。在这个生活圈子的姊妹行中,便有令人思念的小莲。接下来,作者把前两句的描写归结为“春楼当日事”,并把这些回忆写成书信,想要寄给小莲。至此,笔锋陡转,“凭谁寄小莲”,因为不知小莲身在何处,这美好的回忆已无法与她共享了,由此不免引发感伤。
下片开头,虽是化用李商隐的名句,但与原作并不全同,“等闲”、“到了”两个词语起了不小作用,使句意增加了一层无可奈何的感叹,既是“推陈”,更见“出新”,小晏这种艺术手段,尤其值得赞赏。最后三句,感叹人们都一年一年地逐渐老去,今天虽然仍是“绿鬓”,但毕竞承受不住愁恨的煎熬,然而又是仍在苦苦支撑,还不至于立刻就到“断绞”的地步。三句之间,环环相扣,委婉曲折,终于诉尽了九转回肠。
全词描写词人对小莲的思念:大概是和小莲隔别很久了,消息不能通,思之歪切,不觉形于笔墨,缠绵往复,仿佛有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螨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思。对一个歌妓能够这样真挚,可见词人对女性绝无轻薄的意思。
短烛清尊话世情,几回失笑几回惊。黄梅积雨今宵霁,犹有行人恶月明。
《春秋》见至隐,《履霜》防忽微。人主不早虑,因之致颠危。
前有谗不见,后有贼不知。晋献惑嬖妾,优施教骊姬。
分明置堇毒,乃谓爱我为。卒至两败伤,智谋亦何施。
覆辙示深鉴,足为后事师。
再扶日月归行殿,却领山河镇梦刀。
从此雄名压寰海,八溟争敢起波涛。
自古稀全传,于今独重名。
羞蒙彼相力,宁伴此群清。
加璧犹坚卧,搘筇或散行。
过江不大用,汪李两端明。
寒鸡不能晨,苦雨自朝夕。上为云雷巢,下乃龙蜃宅。
坐怀阴外天,缺月挂残魄。少来可喜人,牖户陈玉帛。
平生千万言,略省二三策。牛山所种木,日在斤斧厄。
念君十年心,使我双鬓白。
国破家何在,穷途更莫年。
七歌同谷里,再拜杜鹃前。
胡羯长安满,骑驴短褐穿。
画图憔悴色,犹足见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