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客游等浮萍,岁事如过鸟。逢公得一笑,不厌古寺悄。
雨声喧客耳,烛影吹半袅。宿酲未及解,更觉恶韵扰。
时方足艰虞,身未识要妙。如何一杯酒,便出万物表。
别公愿一言,使我意易了。
猜你喜欢
上苑馀春辇路荒,芳菲落尽更堪伤。怜渠自是无情物,犹解倾心向太阳。
义苑曾深入,词源更力探。经纶黄阁再,宥密紫枢三。
盛德今谁似,高名古所惭。伤心旧宾客,望哭府潭潭。
母德仪天下,慈恩与地平。玄心何降割,赤子自含情。
宝镜馀鸾彩,琼楼杳凤声。沉沉宫漏永,秋月为谁明。
醉来礼法疏,白眼从人怪。吾自适吾真,岂能调世态。
皎皎白面郎,三年骑介马。磨刀厚石裂,纵䇢苍径赭。
猛虎忍孤豚,前却难即舍。疚心痛残喘,独宿在霜野。
孤烛耀黄埃,腥然一寒灺。誓捐蝼蚁躯,奉答主恩者。
筹略毕敷舒,变更赖陶冶。飘飘金石声,偶坠辕门下。
一唱散鬼魅,三军悉樽斝。却怪高将军,敢嗔文墨假。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nèi)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qiàn)谁招。
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春天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红花,遥寄的南国红豆因为离别的愁苦招致埋怨。
春天已过了许多,那个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样守约归来,撩起在夜晚梦见他的小心思,却不能将其招入梦中。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16-117页。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莲漏:即莲花漏。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红绡:代指红色花朵。那:犹奈。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
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倩:请。
这阕词,是以女子的口吻话离别之情。上阙景起,写夜深,杏花微雨,雨湿红花。下接以“那将红豆记无聊”,用一细小情节便把女子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下阙抒情。一层写春已深而离人久久不归,盼他如期归来;一层是写盼望与他梦里相逢。但这些都成了无望之想,“安得”与“倩谁招”露出了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即景抒情。“莲漏三声”点明正处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在这个烛光微摇、略带寒意的夜间,寂寞的主人公打开小窗,任那略带寒意的几许杏花春雨轻打自己的脸庞。蓦然发现,寒食节已经近了。寒食节将近而相思却无计可消除——面对此情此景,刻骨的相思便如同春水一般袭来,紧紧萦绕在周围。古代的女子一般会采撷红豆遥寄思念,这里作者运用对写法,虽明写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在思念远方的爱人,愈见思念之深。
词的下阙,从身旁的景物出发,即景抒情。在一派杏花春雨柔美的包裹之中,不禁感慨而今的春色已然如同美酒一般浓烈,一般让人沉醉。“已看”二字与“安得”相对比,春色愈浓,愈加体现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期望在梦里与爱人相依却不可得,心念及此,不由得万般惆怅迷离的伤情涌上心头,唯有将这一腔无人可诉的思念寄托在寂寞的夜里。
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描写爱情真挚缠绵,低徊悠渺的情致渗透在字里行间,使人沉醉其中。
开尊拟对菊花黄。舞伊凉。掺渔阳。更有风流,妓女胜徐娘。只道难逢开口笑,争驰逐,利名场。玉山蓝水两茫茫。采幽香。泛清觞。橙橘堆盘,犹恨未经霜。底事□□堪喜处,丰年最,冠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