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偶从岭峤转江东,得向疏山见一公。所至共游常草草,尔来相遇更匆匆。
晁郎埋骨虚无里,璧老收声苍莽中。二十馀年往还事,半随秋雁落寒空。
猜你喜欢
细褥纱幮卧软绫,岂知秋色到襄陵。饥乌乍定门门树,宝塔新晴夜夜灯。
晚菜聊充肉一脔,残林才当饭三升。平生积懒成骄惰,惭愧空房独坐僧。
眼流星,机掣电。杀人刀,活人剑。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xiāng)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kān)卧君早归。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59-160
3、孙静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
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堪:能,可以。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两螭相吐吞,水气清人骨。截浇竹里花,分映岩前月。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xiù)对壶觞(shānɡ),澄澜映簪(zān)绂(fú)。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liè)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ɡāo)行雁下,曲渚(zhǔ)双凫(fú)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岫:峰峦。觞:盛满酒的杯。亦泛指酒器。簪绂: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表现显贵。集凤:本意谓凤栖于树。后比喻聚集贤才。
薄劣:低劣;拙劣。有时用为谦辞。皋:水田。渚: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玄珠:黑色明珠。横汾:据《汉武故事》,后人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金山兀峙大江流,彩鹢乘风拥上游。演漾川流孤若鹜,萧疏人吏冷于秋。
苍烟荻户鱼鳞屋,野水蜒丁瓜步舟。白露蒹葭犹未远,王程何以慰辕留。
满街斜月。垂鞭自唱阳关彻。断尽柔肠思归切。都为人人,不许多时别。
南桥昨夜风吹雪。短长亭下征尘歇。归时定有梅堪折。欲把离愁,细捻花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