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凤口衔书出九重,帝王亲赐紫泥封。
神光下烛将飞剑,真赏重鸣既哑钟。
砥砺若为酬睿睠,驱驰何敢叹尘踪。
仙翁更借提携力,竹杖由来解化龙。
猜你喜欢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xù)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míng)色笼鸳(yuān)瓦。休近小阑(lán)干,夕阳无限山。
春天的傍晚,帘外雨收云散,濛濛的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独居在高楼之上,无人相伴,只能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料峭春风。
楼外柳丝已经凝成轻烟,暮色降临,笼罩在楼顶的鸳鸯瓦上。不要再凭栏远望,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只能引起内心的无尽伤悲。
参考资料:
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年03月:第243页2、(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2页
玉楼:指华丽的楼阁。
柳烟:柳树技叶茂密似笼烟雾,故称。暝色:暮色,夜色。休近:《昭代词选》作“休问”。阑干:栏杆。
上阕,词人以渐进的手法写主人公独立小楼所见之景。首二句写主人公眼看楼外云散雨住,飞絮牵住蝴蝶飞行的脚步,一派春意阑珊之景,这样美好的景致不禁令人想入非非。接下来,词人马上反跌一笔,“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两句与楼外之景形成鲜明对比,主人公在小楼上,只能望着远处美好的春景,而回看四周,只有冰冷的四壁,感受到的也只有吹来的凉风,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隐隐的伤感。
下阕首二句续写春色,景情交融:楼外是杨柳青青,暮色冥冥,烟笼翠瓦,楼中人则心有戚戚,笼在心头的是那如烟雾般的愁绪,进而逼出“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两句,暗自警告自己,切莫凭栏望远啊,在这蒙蒙之色中,只能眼见夕阳渐渐低沉,落入远山,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是徒增伤感罢了。结尾两句,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写主人公在小楼中所见之景,全为景语,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毫无矫揉造作之气,令人回味无穷。词中之景都是从闺阁中所看到的,伤情之人眼中的景象都是凄迷伤感的,因此“不洗铅华,而自然淡雅。”此词写得十分含蓄,只描写景物而不明确表达其作词之意,很类似于《花间集》的风格。
步步出尘氛,溪山别是春。坛边时过鹤,棋处寂无人。访古碑多缺,探幽路不真。翻疑归去晚,清世累移晨。
小雨暗两岸,孤舟撑一篙。
清同寒鹭迥,愁与暝云高。
已判乱波色,时饶点鬓毛。
三农有重赋,为汝喜如膏。
生甲逢春六十周,乾坤俯仰一虚舟。岁寒冰雪梅堪赋,物外烟霞鹤与俦。
夜火流丹烧药灶,午泉分乳试茶瓯。吾心已定身何系,极目閒云任去留。
无才无德剧痴顽,家国争□付等闲。底事人钦长乐老,死时犹欲比尼山。
仙圣飞行此是家,路逢真境但惊呀。
神农尝外尽灵药,天女散余多异花。
岚雨逼衣寒似铁,冰泉炊米硬于沙。
峰头事事殊尘世,缺甃跳梁笑井蛙。
寿富如天圣嗣多。海不扬波长熨帖,雨当指日肆滂沱。
火无就燥宜潜德,虏嗜残生必倒戈。草木昆虫均化育,九州四海听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