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丽日和风花正妍,黄堂高会四神仙。凌云擅价蓬莱客,游刃飞声天府贤。
旌旆驰驱聊此日,鼎槐调燮属他年。红英趁拍莫教错,冠玉周郎正汝怜。
猜你喜欢
相隔频音问,相逢是帝乡。风尘怜客况,词赋满书囊。
霜叶留馀绿,篱花绽早黄。东山秋色好,到此可能将。
白沙湖头月色新,白沙湖里水如银。可是吴宫双玉管,听得一声愁杀人。
存耕道人过我游,不减雪中乘兴舟。浮云世事口不挂,语语索赋来青楼。
楼中之人奇且伟,肯使馀生在泥滓。春风石上鼓瑶琴,夜雨灯前列图史。
有时凭高一撚髭,汀烟沙鸟皆吾诗。钩帘晓挂抟桑影,钓丝晴罥珊瑚枝。
方壶蓬岛谁解识,雾散云开翠如织。山势疑将度海来,岚光屡见排檐入。
问谁于此赋诗频,哦松大笔尤清新。石门老翁扳桂手,湖山处士吟梅人。
嗟予卧疴笔研废,欲作歌诗动经岁。神游意想一语无,几回虚作凭栏势。
吾闻仙人好楼居,时能御风游六虚。尔今凡骨倘未换,大药好乞刀圭馀。
不然买鱼仍酿术,楼头日与宾朋集。坐令青眼客长来,不独来青见山色。
艳骨已成兰麝(shè)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zú),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zhǎo)只留溪鸟浴,屟(xiè)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mí)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chuàng)怀。
美人的艳骨已经化成兰麝之土,当年的宫墙依旧压着层层石崖。
弩箭台因受风雨侵蚀坏了箭头,香径中的泥土冲散露出古玉钗。
砚沼池里如今只有溪鸟在洗浴,响屟廊中徒然让山中野花掩埋。
麋鹿的确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预言而伤怀。
参考资料:
1、搜韵网
艳骨:女人之身骨。此指西施。兰麝土:言泥土如兰麝。兰麝: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
弩台:弩箭发射台。金镞:金属制的箭头。香径: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
砚沼:又称上方池,在灵岩山顶。一说即玩花池。溪鸟:一作“山鸟”。屟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一作鸣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屟是木板拖鞋。空信:一作“空任”。
姑苏麋鹿:意即吴国即将灭亡,姑苏台就要成为麋鹿漫游的荒凉之地。姑苏:指姑苏台。怆怀:悲伤。
此诗首联“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二句设定了全诗的场景:吴王夫差曾为西施筑馆娃宫,如今西施已故,宫殿成为遗迹。诗的开头就定下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
颔联“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二句从驽台、香径两个有代表性的遗迹来描写馆娃宫古迹的现状。“逢金镞”,“露玉钗”或出于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事。“驽台”、“香径”、“金镞”、“玉钗”这些意象显示出昔日的繁华,也表现了当时吴宫生活的奢靡。而“坏”、“销”二字则突出了如今的破败景象,表明即使再繁华奢靡,也已经是过眼云烟,就如一场空梦。
颈联“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二句承上联,选取砚沼、屟廊两个典型遗址,进而描写其它古迹的现状。这里的“只”、“空”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感伤之意。
尾联“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二句运用“荒台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
作为一个品性高洁的文人,皮日休对西施还是比较同情,比较包容的。在这首七言律诗中,作者面对吴国王宫废墟,抒发了思古之幽情,比较含蓄、隐蔽地表达了对西施的同情。此诗借古讽今,对历史作出了沉痛的评价和反思,认为西施是个没有选择、只能充当政治牺牲品的女子,对她的悲剧表示了深沉的感叹。
苒苒霜风掠弊貂,簿书尘外访渔樵。
林烟色淡如蒙雨,塘水痕深似落潮。
雁字江天闻塞管,梅梢山路欠溪桥。
骑驴索句当年事,岁暮骚人不自聊。
水碧衫裙透骨鲜,飘摇机杼夜凉边。
隔林恐有人闻得,报县来拘土产钱。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