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世路艰于棘,生涯兀似禅。尚牵诗酒债,未断簿书缘。
役役徒千里,悠悠付百年。何时脱羁絷,一棹浙江边。
猜你喜欢
官治寄栖冷,僧楼凝望遥。江山延客眼,风雨聚秋宵。
荐酒蒸淮枣,烹鱼糁汉椒。莫能谙食味,心迹转寥寥。
古道难为友,相期一见中。
但令心事合,不在语言同。
秋早湘烟白,舟移岸蓼红。
别怀如回野,长与水云通。
扬雄一区宅,今乃在章丘。老树叶丛茂,小溪滩乱流。
鸡豚为岁计,谷米望秋收。晓暮襟怀里,携琴得句不。
十年不到龙华寺,归卧山僧旧草亭。笑予漂泊西南久,消得楞严几卷经。
古人不可见,古俗宁复淳。依依万春乡,疏属连清汾。
良时旷莫与,鸣鸟寂不闻。悠悠礼乐志,终与麋鹿群。
颓波逝东极,寒云满西津。惜哉经世言,淆杂多芜榛。
时无伊川子,此意将谁论。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正所谓“樵童牧竖,并皆吟讽”。他同类题材创作,如《郢城怀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类此。
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经过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铺垫,诗就自然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意谓: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失!结得极妙,呼应首联,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
此诗风格刚健,语言洗练,与魏征的《述怀》、虞世南的《结客少年场行》都是初唐诗坛不可多得的佳篇。
富贵他人合。
贫贱亲戚离。
廉蔺门易轨。
田窦相夺移。
晨风集茂林。
栖鸟去枯枝。
今我唯困蒙。
羣士所背驰。
乡人敦懿义。
济济荫光仪。
对宾颂有客。
举觞咏露斯。
临乐何所叹。
素丝与路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