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齿德尊乡党,匈中有古今。箕裘传蕴藻,臧否判崔林。
呼佛知仁政,名轩见道心。扁舟欲访戴,仙去不容寻。
猜你喜欢
一箭双雕手,青衫已白头。砚几磨铁尽,官止及瓜休。
漏断鄞江梦,风含曲水愁。钧天记白玉,麈世冷西楼。
麻叶层层檾(qǐng)叶光,谁家煮茧(jiǎn)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lí)抬醉眼,捋青捣麨(chǎo)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村外的层层麻叶因雨的滋润而泛着光泽,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不时听到篱笆边传来缫丝女子悦耳的谈笑声。
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捋下新麦捣成粉末用来果腹。我关切地询问老翁:豆类作物何时能成熟?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21-125
2、夏承焘等.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29-436
檾:同“苘”,俗称青麻。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
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杖藜:倚仗藜茎制成的手杖;藜,植物名,此处指以藜茎制成的手杖。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麨:用麦子制成的干粮;软:饱之意。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一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麻叶、檾叶互文见义,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光字又写出了檾叶的光滑滋润,此处虽然未写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层层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叶,读者就可以知道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谢雨之意。谁家煮茧一村香?词人一进入村庄,便闻到弥漫着的煮茧香味,禁不住好奇地问询一声:此时是谁家正在煮茧?行文更显变化摇曳之美,毫无板滞之感。“一村香”三字写尽了香气浓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缫丝女比喻成声音动听的络丝娘,更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词人看见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垂白、杖藜、醉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麨可见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关切地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对老翁的一种安慰。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殿上胪传第一声,殿前拭目万人惊。名登龙虎黄金榜,人在烟霄白玉京。
香满乾坤书一卷,风吹鬓发雪千茎。旧时脱却银袍处,还望清光侍集英。
风霜岁云徂,尘事眯双目。故人书鼎来,照眼一连玉。
把玩不知疲,日晏坐空腹。卷藏什袭秘,寒光夜穿椟。
嗟予肮脏姿,十驾不能速。丘壑聊自娱,箪瓢亦云足。
君侯湖海士,逸气谢追逐。胡为不予鄙,乃肯顾林谷。
高轩缓前期,清梦绕双竹。起将杜陵句,写寄玉川屋。
我穷诗未工,最觉貂难续。感君慇勤意,吟苦屡更烛。
群公饶藻思,裂笺动盈束。历险正摧辀,争先俄击毂。
低回欲引避,怅望曷归宿。出吻竟无奇,彊颜终自恧。
北风催岁年,两鬓失新绿。樊生念学稼,曹子悲食粟。
死灰宁复然,寡过良所欲。耿耿自知明,何劳詹尹卜。
老屋疏篱半掩门,断烟疏柳几朝曛。雨昏潮口生春水,天入江东有暮云。
山翠犹疑妆泪湿,眼波如恨宝钗分。岂无渔笛苍茫里,垂老飘零不忍闻。
丈夫天地皆吾事,迂野谁呼送别歌。病里我真徒白首,此中君自有黄河。
经纶虽许神功妙,疏凿其如水性何。肯许司空容及此,禹功千丈倘重磨。
素怀绕列岫,乃家台山麓。
人境两俱绝,事物济所欲。
芳醪澈琖白,茗饮瀹溪绿。
对客调玉轸,清风入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