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西老元戎,再出护全蜀。
槃槃大幕府,宾从如立竹。
狷者多调娱,狂者间枨触。
谁与得中行,有美万里独。
正大一根气,义利两孰复。
信人乐正子,君了蘧伯玉。
春风半萧艾。秋雨几薋菉。
划然心眼明,见此霜晓菊。
何人诵子虚,燕说得举烛。
平沙起孤鸿,太液下黄鹄。
云深阊阖启,天近觚棱矗。
牖明易纳约,井渫终受福。
杨柳细吹絮,海棠豔成屋。
买酒鏖东风,嘉陵江水绿。
猜你喜欢
江湖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
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
堂前衣舞锦成文,捧檄由来祇为亲。督府斋坛森将钺,幕中掌记数斯人。
白日清明,青云辽亮。昔闻巢许,今睹台尚。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tán)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yán)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ǎi)碧氛(fēn)氲(yūn)。
说好了今天前来拜访你,现在却只看到空空的书斋,而不见你的身影。
这时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山涧的花儿更显娇美,水潭边的树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笼罩中倍感暖意。
门前的小路已长久没有人迹,只有成群的鹿儿快乐地玩耍。
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氲的雾霭中,恭候你的归来。
参考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
空斋:空屋。
涧花:山涧里的花。涧,指高冠谷水。暮雨:傍晚的雨。潭树:水潭边的树。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门径:当门的小路。
山霭:山上的云气。氛氲:云雾朦胧貌。
此诗前两句“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点明事由,作者来到高冠谷口来拜访朋友,却只见空屋不见人影。大概正因为未见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风景和幽静的环境。“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山涧的花在暮雨之中红艳似火,潭边的树为春云笼罩暖意顿生,着实迷人;“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门前的小径人迹罕至,靠近屋檐的山峰上常跑来鹿群,何其幽静。“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屋子里的衣裳和枕席,全被碧色的山雾弥漫侵吞,他的乐于隐居之情溢于言表。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人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此诗颇见出岑参写景绘物的不俗功力。诗人艺术嗅觉的灵敏及善于捕捉平凡景物中独特的意蕴,于此诗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好新奇巧妙的想象的审美意趣。如三、四句“然”、“暖”二字,即构思巧妙,新人耳目,沈德潜评其“工于烹炼”(见《唐诗别裁》卷十),甚是。全诗优美清幽的环境刻画,渗透着诗人对田园野趣、隐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而这种情感又不露声色地隐含在诗人对自然风光细致独特的描写中,这又是岑参诗歌的特色之一。
万里南溪郡,黄香得赐环。
盛名喧海内,摧翮返云间。
太史资诚峻,郎官选亦悭。
朝廷才特起,堂奥援谁扳。
一梦追前事,群公厄后艰。
中伤皆死祸,放逐罕生还。
别驾之戎僰,侨居傍草菅。
想知谙鸟道,闻说异人寰。
杨子家元窘,王维室久鳏。
鵩来心破碎,猨叫泪湲潺。
达观终难得,羁愁必易删。
众情相恻悯,灵物自恬憪。
迥阁澄秋晚,幽窗耸夜跧。
蜀天何处尽,巴月几回弯。
坠履魂空断,遗弓涕忽潸。
石门凄殿楯,铜雀惨宫鬟。
帝统联仁圣,皇恩感艳顽。
纲罗疏党禁,诛蔓扫朋奸。
点检金闺彦,凋零玉笋班。
尚令宗庙器,遥隔鬼门关。
拊髀咨询及,含香诰命颁。
笑谈趋赤县,吟咏落乌蛮。
奏记怀东观,移文颔北山。
应将九迁待,未补七年閒。
士愧千钧弩,身谋五两纶。
退藏欣望气,延仰窃窥斑。
昌谷词源窄,滞溪笔力孱。
斲轮深类扁,投斧欲随般。
鹄卵真能伏,龙鳞敢冀攀。
不嗔无绍介,试遣略承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xiá)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fú)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chóng)惆怅,背有双盘龙。
美人与我分别时,赠我的铜镜一直收藏与匣中。
自从你离开后,镜中再无如花娇颜,就像秋水中不见临水芙蓉。
许多年不曾打开匣子,因被氧化而变红的铜镜上已满是尘埃。
今日取出铜镜拂去尘埃,镜中照出我的憔悴面容。
照完之后,又拿着这把背面刻有双盘龙雕饰的铜镜再次叹息惆怅。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东火日上传),版权归原作者东火日所有。
本站。
经年:经过很多年。
拂拭:掸掉或擦掉。
洛岸秋晴夕照长,凤楼龙阙倚清光。玉泉山净云初散,
金谷树多风正凉。席上客知蓬岛路,坐中寒有柏台霜。
多惭十载游梁士,却伴宾鸿入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