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扶病索清荫,循林步幽霏。
花拈勃姑饭,草拾虾蟆衣。
良药觞手是,壮容转头非。
易补天上漏,难驻人间晖。
寒暑递流斡,悲乐相因依。
功名少终吉,富贵多危机。
李泌语欲咽,屈平志空违。
不如满引酒,举世知我希。
猜你喜欢
久阅关乡未忍离,霏霏应值到家时。梅开芳信书凭早,梦绕江干月上迟。
彭泽喜裁归去赋,芜城愁和寄来诗。新篘正熟思君赏,独坐深宵且课儿。
圣朝启文运,同轨来无方。夫君起天关,崛起千仞翔。
修辞陋史汉,高步追黄堂。乃祖尚书君,树立何堂堂。
昔在帝世祖,荣身事戎行。风云一朝会,奕世传芬芳。
矧君擢高科,有业未易量。斯文系政教,治忽慎弛张。
世岂无勇者,舍君吾何望。勿为守铅椠,局束徒苦伤。
僦屋京城居,去君百举趾。闻君起冠廌,僮走亦欣喜。
况当远于征,无言讵能已。朝风号空桑,众草日披靡。
河关尚疮痍,圣度乃弘伟。翳彼涵大休,能不怀愧耻。
艰危见臣节,维持赖风纪。温言表遗忠,生气凛不死。
乃知烈丈夫,岂独鲁连子。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降,竟夕自悲秋。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芦洲生早雾,兰隰下微霜。
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招。
微阳:落日的残照。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岭。木兰舟:船的美称。木兰是一种美丽的树木,高大的树干可以做船。
广泽:指青草湖,周长二百六十五里,与洞庭湖相连,是古代云梦泽的遗迹。云中君:云神。屈原《九歌》有《云中君》篇,此处亦兼指屈原。竟夕:整个晚上。
三首诗中,其一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之情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楚江怀古三首》第一首诗的艺术风格,确实别具只眼。
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对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李白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高华雄厚”之作。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三首》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杖藜寻晚巷,炙背近墙暄。人见幽居僻,吾知拙养尊。
朝廷问府主,耕稼学山村。归翼飞栖定,寒灯亦闭门。
方庵居士死,归骨白云根。
霜暑三年别,风流万古存。
月梁空夜梦,宿草长春痕。
松底幽兰发,清香是梦魂。
久不出门心已灰,佳晴作意苦相催。
莺花世界共游戏,竹石弟史仍往来。
心有所之无远近,兴虽已尽更徘徊。
江边渔父伤时切,得遇郎君笑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