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南妇,何辛苦!田家淡泊时将暮,敝衣零落面如土。
馌彼南亩随夫郎,夜间织麻不上床。
织麻成布抵官税,力田得米归官仓。
官输未了忧枵腹,门外又催私债促。
大家揭贴出陈帐,生谷十年还未足。
长儿五岁方离手,小女三周未能走。
社长呼名散户田,下季官盐添两口。
舅姑老病毛骨枯,忍饥忍寒蹲破庐。
残年无物做慈孝,对面冷泪空流珠。
燕赵女儿颜如玉,能拨琵琶调新曲。
珠翠满头金满臂,日日春风嫌酒肉。
五侯七贵争取怜,一笑可得十万钱。
归来重藉锦绣眠,罗帷暖拥沈麝烟。
猜你喜欢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lán)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遥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就好像一团白银。夜深人静,身边风声渐紧。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
参考资料:
1、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
更阑:更残,即夜深。奴:古代女子的谦称。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前两句写景而兼比兴。“天上月”一一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I也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转来衬托思妇之无寐。夜深不寐,进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这三个字写月亮,却溶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三个连锁意念。“遥望似一团银”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虽不比太阳的亮度强烈,却也晶莹刺眼。而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质态浑贡、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朗月通过窗纸透映出来的形象,表现人在室内隔窗视月所得的视觉映象。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要,高挂在天的月,通过人物感官的过滤,所以有如此的描写。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来,是从隔窗所见的角度对月亮的进一步描写,但它并不单纯是对隔窗之月的描写。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观察,这就巧妙地带出了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遥”字作空间状语,一则前面承接“月”之远挂高天,一则后面照应“负心人”之远离自己。
从开头两句到下面两句,词意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感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风,求它“与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见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
独斡斗杓环帝座,亲扶日毂上天衢。
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绣三朝国有儒。
爽气忽随秋露尽,但留陈迹在龟趺。
便乘天骥上通逵,笑拂吴钧气益奇。
徐庶交游尽名士,王维才艺重当时。
西风星斗寒芒动,落日川原秋兴悲。
莫向黄金台上望,霸图消歇草离离。
南泉甘滑北泉清,竹引潺湲绕殿楹。分派铜龙穿石过,两泓寒月隔室明。
金沙自是藏金穴,玉马长遗喷玉声。曾倚栏杆一攲枕,梦回疑不在重城。
建业同官劳未休,三吴有待稻花秋。署郎各系江湖念,计吏相关风雨愁。
别意且须通白雁,老年秪合在沧洲。迩来青琐悬何事,草疏深宵重倚楼。
城外西湖水,泉根暗入池。
鱼游如有翼,树老欲无枝。
前度故人去,一番新住持。
老僧扶杖出,但问孰相知。
江天曳白,指断鸿尽处,烟水空碧。叶叶风轻,远浦分程,樯乌旧是相识。
斜阳一片离愁挂,算不定、天涯踪迹。入画中、影带寒鸦,卷破半江秋色。
休问扬州锦缆,只鸦轧橹外,长伴行客。蓼屿芦汀,安稳收篷,惯听渔家凉笛。
思量转脚风波里,有几个归舟江驿。幸老来、无恙同他,为报故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