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后登高望,江山信奇哉。重冈起且伏,相连白皑皑。
水官方谢事,云气霅然开。六龙翻沧海,赤日从中来。
万物将蠢动,忽如登春台。木行味正酸,含荾先属梅。
天时亦相应,初昏占斗魁。遨游自兹始,入林践苍苔。
西湖青濎濙,西山高崔嵬。长松更千载,老枝多折摧。
名僧创精舍,静谧依岩隈。伊予实放士,正可诛蒿莱。
情深惟痛饮,毋吝发新醅。家人欲求我,但见白云堆。
机心无自作,可使绝嫌猜。君辞如泉涌,我醉如山颓。
卜居同里巷,时时得追陪。为瓶或先罄,此耻当及罍。
大雅歌治世,其音不宜哀。有倡必有和,愧我非长才。
美哉春雪篇,云汉共昭回。
猜你喜欢
融雪朝朝讶雨晴,看山著屐快閒行。登高偶效邯郸步,掷句重逢金石声。
愧我散材深谷老,多君雅望顺鸿轻。袖中诗本新携去,琼玉盈庭月又横。
北风吹短日,孤棹倚松陵。
城郭留残雪,江流走白冰。
新诗歌自慰,好梦笑无凭。
故旧吴山下,山阴兴欲乘。
愁别欣逢。人间离合,自古难同。写就茶经,注成花谱,何事西东。一尊良夜匆匆。怎忍见轻帆短篷。汉水无情,楚云有意,目断飞鸿。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bì)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huān)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sì)。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sì)。
我家住在城市附近,逍遥自得十分悠闲。
闲坐在高树浓阴之下,散步也只在柴门里边。
好味道不过是园中的葵菜,大高兴也只有稚子承欢。
平生不肯停止饮酒,停止饮酒将会心里闷烦。
晚上停饮就不得安睡,早上停饮就起床迟延。
天天都想停止饮酒,停止了气血经脉将会虚孱。
只知道停止饮酒就不快乐,不知道停止了好处多端。
开始觉得停止饮酒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与酒绝缘。
从此一直这样停止下去,将停止在扶桑树生长的水边。
清朗的脸容停止在年轻的模样,何止一千年一万年。
参考资料:
1、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69-70
2、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173
止酒:停止饮酒,即戒酒。止:已,停止的意思。居止次:家住在。居止:居住。次:舍止之处。闲:闲静。止:句末助词。一说闲止即闲居,家居无事之意。
荜门:犹柴门。荜,同“筚”,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其他遮拦物。这两句是说,坐歇在高树荫下,步行限于柴门之内。
止园葵:只有园中的葵菜。大懽:最大的欢快、乐趣。止稚子:莫过于和幼儿在一起。懽:同“欢”。
营卫:气血经脉与御病机能。中国古代医学认为营和卫是维持、调节人体机能的两大要素。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止:止酒。不理:不调理,不调顺。
将止:将到。扶桑涘:指神仙所居之处。扶桑:古人认为是日出之处。涘:水边。
清颜止宿容:谓停到清癯的仙颜代替旧日的容貌。宿容:平素的模样。奚止:何止。祀:年。
陶渊明可以辞官,可以守穷,但不可一日无酒,饮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对于他来说,停止饮酒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渊明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诗中每句用一“止”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这首诗大意并不难懂,总体来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要“止酒”(戒酒)罢了。但这首诗的“止”字解释起来还真麻烦,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释,“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四句就解释不通了。“止”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止于”,说得直白点,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荫”“荜门”“园葵”“稚子”就是都渊明乐意停留在这上面了。但按这个意思解释后面“止酒”又解释不通了。因为“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这两句明显是说“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对自己又好处”。看来这篇中的“止”字,还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
另外,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止”字。朱自清先生推测此体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体,就应该有所留传。但在陶渊明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这未免让人对朱自清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和吴瞻泰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
赐酺同醉凤楼前,省署分违各岁年。自着草衣来社雨,看牵锦䌫别江烟。
苑花向日迎官骑,岸柳随风系钓船。身贵不烦怀旧侣,菲才何意赋甘泉。
银汉无声珠露湿。一抹秋痕,沁透诗人骨。冰簟凉生清梦惬。
枕边茉莉花如雪。
风飏罗帷灯欲灭。切切凄凄,向曙啼蛩急。远寺钟鸣催落月。
纱窗微透东方白。
梨花澹澹柳丝丝,午梦醒来半醉时。门外红尘三百丈,至人高卧看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