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鼓声震荡冯夷宫,帆腹吞饱江天风。长年望云坐长啸,稳驾万斛凌虚空。
主人扬州卖盐叟,重楼丹青照窗牖。斗帐香凝画阁深,红日满江犹病酒。
钱塘女儿静且姝,臂金盈尺衣六铢。凭阑饭饱观戏鱼,清波照影红芙蕖。
江城到处时弥楫,遍买甘鲜穷所悦。千里携家任去留,一生为客无离别。
敦农抑商昧远计,遂使素封轻得意。握筹狡狯俯承命,危坐咄嗟收厚利。
田庐彫敝君知否,终岁勤劳莫糊口。夏税未了秋税来,三十六策惟有走。
猜你喜欢
群峰叠叠起青莲,朝暮溟濛泛瑞烟。岂是孤根沾广润,芳标时映海中天。
风尘惯适旅怀宽,去住知君随遇安。临镜读来花共笑,背镫展处月同看。
畏玉心常骇,填河力已穷。夜飞还绕树,朝鸣且向风。
知来宁自伐,识岁不论功。早晚时应至,轻举一排空。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bēi)。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zhì)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kuí)。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cí)。
贤人你在沙塘陂,有先世遗传的产业。
竹影扫荡着秋天如水的月光,荷叶已凋零落满古池。
闲暇时高卧遥帷,打开书帙读读山海经,神驰四海。
喜欢这种田家之乐,所以耽误了去山林隐居的约定。
在田野小酌赏花劝芳酒,折些园里的蔬菜与露葵一起烹食。
如果再栽些桃李树,再为我盖几间茅屋就最好不过。
参考资料:
1、作品注释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
闾丘处士:李白友人,复姓闾丘,名不详,曾为宿松县令。沙塘陂:地名。陂:水边。
散帙:打开书卷。
露葵:莼菜。
茅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
此诗当作于李白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出寻阳(即浔阳)狱之后,流放夜郎之前。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乱,李白自汴州梁园(今河南开封)南奔,寓居于寻阳。相传此时李白曾游宿松,居于南台山的南台寺,县令闾丘为之筑“读书台”和“对酌亭”,让诗人在此啸傲风月,饱吟山水,以满足他“浪迹天涯仍读书”的嗜好。闾丘也常来与李白弹琴赋诗,对酒放歌。公元757年(至德二载)九月,李白出寻阳狱后,病卧宿松,在宿松避难、养病,相传依然寓居于南台寺。当时,闾丘已致仕,隐居于宿松东郊沙塘陂,时来陪伴李白。《江南通志》载:“宿松城外沙塘陂,闾丘处士筑有别墅。李白前往作客,见环境清幽,有田园乐趣。作《赠闾丘处士》”。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充满农家乐的美丽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好景不长,公元757年(至德二载)十二月,李白终被判罪长流,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据传,李白离开宿松时,闾丘处士送行至南台山下,在一小岭为李白饯别,后人名为“饯客岭”。
梧叶响荒塘,秋宵不耐长。
猿啼千嶂外,人在一灯旁。
雁影溪桥月,钟声野寺霜。
明朝又何处,烟水正茫茫。
种树厌盆花,驯禽厌笼鸟。玩赏必咫尺,所见亦何小。
天地木浩浩,动植常扰扰。形声落闻儿,心目各自了。
赞皇老而痴,平泉悔不早。一草及一木,子孙欲相保。
征车载道马駉駉,更尽沙头双玉瓶。十月淮南逢小雪,五云天上望前星。
龙文符宝连函出,鹤禁箫韶弭节听。鄂国平南好勋业,嘉言何处惜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