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画虎不成常类狗,伊谁画狗却如狮。世方取貌不求实,猛兽满山知不知。
猜你喜欢
田翁招饮不须沽,时事多忧一醉除。天子乘骡蜀山险,浣花溪上分骑驴。
常笑秦皇与汉皇,一生徒梦白云乡。东南蕞尔垂亡国,犹说金丹事渺茫。
簿书日在手,佳思挽不留。
而能痛拨置,时来访清幽。
古木占城阴,一曲萦寒流。
落影插清泚,绿荫亦已稠。
结亭坐蟠石,傲兀忘拘囚。
雄谈功名外,俊气横九州。
事故未应尔,长恐坐阻修。
造物小儿相,妒我得暂休。
河鱼竟中溃,午枕犹扶头。
双凫飞舄声,历历过墙陬。
此兴岂复浅,何当起从游。
试令开丈室,子能问疾不。
朝看月山来,暮看山月出。得月已忘山,岚翠沾衣湿。
井邑(yì)傅(fù)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pǔ)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傅岩上有一些住户的院落,那驿亭就坐落在云雾之间。
站在高高的城池上观赏落日的景象,遥远的水面上映着苍山的倒影。
岸上有零星的火光,有几只小船孤零零地停在水面,一些渔家与夕鸟相伴而归。
在这寂静又广阔的天地之间,心绪也跟那宽广的河水一般闲适。
参考资料:
1、萧少卿.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38页
2、马玮.王维: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32-34页
井邑:人家,居民的房子院落。傅岩:山岩名,地势险峻,一称傅险,传说商代贤臣傅说未仕前曾版筑于此。客亭:亭驿,供旅人休息的小亭子。
极浦:远处的水滨。
广川:广阔的河流。此指黄河。
首联“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描述的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诗人把全诗的布景放到云雾之间,不但有辽阔与沧桑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这样设景,既拉大了人与景的距离,使之不至于太过清晰切近而失去朦胧美感,又给之后要展现的实在的物体布置了一个较为虚空的背景。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两联,前面两句,从大处着笔,显示出高、远、壮、阔之感,后面两句则从细节上加以点缀。正如绘画中“先从大处定局,开合分明,中间细碎处,点缀而已”的章法,颔联结构的布置也具有绘画般的技艺:高处的城楼,略低的夕阳,遥远的水边及更远一些的苍山倒影,错落参差,具有画面的美感。
颈联两句,诗人将视角从辽阔的大背景中拉回,关注于眼前的小景与细景,“宿”是静,“还”是动,动静结合,展现了水面的遥远与闲静。而“岸火”则消解了“孤舟”的寂寞之感,给有些寂寞清冷的画面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调,让全诗的写景不显得呆板与死寂。
两句“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两句,抒发了诗人内心自由快乐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以山水为乐的情怀。
这首诗中,诗人将村镇、客亭作一层远景;落日、苍山作一层中景;孤舟、渔家作一层近景,由远到近,由点到面再到点,构成了一幅层次错落,虚实结合,点面清晰的山川风景图。
游洲岩下水泠泠,枕石何妨梦里听。要与他年成故事,谩寻幽处著新亭。
远道悠悠日暮云,愁眉今日为君轩。
残灯独照江东集,短梦相寻白下门。
即事想多梅蕊句,有谁堪共桂花樽。
斯文赖有斯人在,会合何时得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