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泊石湖湖水傍,芙蓉露白蒹葭苍。画船酒行飞急觞,美人罗袖随风扬。
长檠翠幕高高张,浩歌起坐秋夜凉。明月已在天中央,大星小星光烨煌。
酒酣不记过船去,但听秋声响疏雨。梦中化作蝴蝶飞,飞入花间听春语。
邻鸡喔喔东方曙,船尾浪花风起舞。为君起和梦中诗,水气如烟度秋渚。
猜你喜欢
赤地三年一妇冤,海东连坐又何言。土龙不解行霖雨,日表应须照覆盆。
翠屏锦幔绕书帏,问字人来水竹扉。三十六陂秋色满,白荷花里鹡鸰飞。
又名:泊岳阳楼下
江国逾(yú)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kūn)鹏(péng)。
南国的江河众多,水程超过一千。岳阳城在巴陵山上,将近百层。
湖岸的风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飘落灯前。
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
图南之举未可逆料,但鲲鹏变化是巨大的,将会飞向南天。
参考资料:
1、陈元生,高金波.历代长江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8:第296页.
江国:江河纵横的地方。逾:越过。仅:几乎,将近。
图南:语出《庄子》,谓鹏背青天,下乘风脊,一凌霄汉,图度南冥。今用为表示事业发韧,具有雄心壮志。鲲鹏: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
这首诗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756年,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这点也反映到杜甫的诗歌当中,从“”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为他说“”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其次,我们知道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炼字,他很讲究对仗,“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的对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洒”字用的也十分贴切。最后,杜甫在此诗中还用了典故,就是“鲲鹏”,他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非常贴切。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朱火位南离,灵命蕴川渎。极望见岛边,浩淼无崖屋。
山翠下添流,日光上回浴。纵横起神异,须臾天地肃。
鱼鸟失飞沉,岱岳失瞻瞩。日晚春云阴,江水寒且绿。
芳香去垢秽,衣带长跪束。神在其左右,佑我东土族。
人物无屯邅,及时播百谷。方春二三月,田女馈香粟。
桂树为君舟,木兰为君毂。斿旂具旨酒,江汉遒百禄。
天子遣使臣,远道以文祝。王其爱玉体,简命将斯复。
老生心皇皇,入庙巡碑读。日暮松树鸦,点点引归目。
被酒阳狂,当歌慨慷,几遍雄心肮脏。芦中人,灶下养。
市南屠狗,城东卖酱。更邀昔日知交,白掷剧饮,掀髯抵掌。
击碎唾壶,拍碎胡琴,旧事流波一往。想像衣香,沈吟手粉,十载后堂情状。
灯灺后,梦回时,曾否玉人无恙。醉后猛然思省,人生何必定多情,且潦倒、短衣射虎,学蓝田李广。
莫怪先生阅事多,人间何处不经过。
天山八月霜枯草,阳谷三更日浴波。
酒熟春风归掌握,丹成神物共谁何。
散人本带江湖号,四百年来一钓蓑。
岂意初秋事,俄闻远日期。在公无可憾,有客不胜悲。
宅兆溪山好,郊原草木衰。给孤园上路,无复往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