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遗像犹能立懦夫,悬知生气摄萑苻。
三郎阿堵知何用,只识营州阿荦奴。
昏昏水气吐玄云,自是先生笔有神。
不洗从来姿媚态,可怜北面卫夫人。
猜你喜欢
又名:塞上闻笛
胡人吹笛戍(shù)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参考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0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借问:犹询问。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凡几:共计多少。从风:随风。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南楼吹角正黄昏,城郭千字早闭门。
呜咽未成初似语,凄凉三叠转消魂。
胡儿入塞应长泣,老戍临边几尚存。
肠断关山今夜月,梅花落尽楚江村。
池馆停骖日,炎天暑气长。云山窗外尽,鱼鸟镜中藏。
我自携焦尾,君能泛羽觞。菖蒲时共挹,坐久转清凉。
云林山人穷到骨,手种菘菜连中唐。栽培深丛照云水,撷掇翠甲盈倾筐。
江南仲冬寒气盛,小草无力排风霜。侧闻今岁谷不熟,田里嗟怨吾神伤。
大车运米填旧债,一穗不在农夫仓。农夫辛苦食无粟,艺菜正欲充糇粮。
上天胡为降杀气,造物骄蹇颓其纲。吾君爱民如爱子,忧国感激张平章。
臣愤贪夫满郡邑,臣愿盛世跻虞唐。君不见,豪家大户餍酒肉,暖阁无风咽丝竹。
又不见,饥人破铛夜煮蕨根粥,妻子嗷嗷向天哭。
流光如驶,凭阅年七十,旌扬未被。梦里贞魂能诉恨,远涉瓯闽万里。
校士方还,采风又出,重与乌头峙。苹香荐俎,煌煌玉诏泥紫。
尚念宰树枝青,孤皱发白,一线千钧系。广置田畴延似续,伯道休嗟无子。
化石峰高,摩笄山峻,劲节真堪比。春兰秋菊,姓名无绝彤史。
重九登高折未残,霜蕤犹带晚香寒。莫嫌烂熳开何益,秀色侵人若可餐。
恶石从来岂汝仇,安居无患却堪忧。
不须更守庚申夜,留取三彭儆惰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