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居东海国,投犗思钓鳌。持竿三十年,归来鬓萧骚。
六鳌不可得,动荡空波涛。跋涉山海间,力费心徒劳。
惟馀诗酒兴,不负平生豪。朅来三山居,燕坐楼阁高。
开窗纳新月,展席延清飙。此乐我所嗜,爽气生肤毛。
世人附炎热,反为我辈嘲。穷冬雨雪途,竹舆替兰桡。
归隐五磊峰,俯视双丸跳。何当共登览,长啸青云霄。
猜你喜欢
昔年相见蜀山隈,落落知君匪众材。白发今时俱老大,青山何日盍归来。
烟尘草草驰军檄,风雨匆匆把酒杯。万事欲言终不尽,诗成悽怆有馀哀。
放旷疏林下,清风吹鬓毛。
傍梅读周易,对酒歌离骚。
诗思秋云淡,古怀明月高。
五湖天地别,烟水绿平蒿。
饮酒何必多,醺酣以为期。不辞亦不劝,三卮或五卮。
万机分子路,一局笑颜回。
七十人难到,过三更较稀。占花租野寺,定酒典朝衣。
趁醉春多出,贪欢夜未归。不知亲故口,道我是耶非。
君子学道则务本,小人见利则忘生。
务本则非礼不动,见利则非贿不行。
郑人有欲买履(lǚ)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欲:将要,想要。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先:首先,事先。度: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置:放,搁在。(动词)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坐:通“座”,座位。至:等到。之:到……去,前往。(动词)操:拿、携带。(动词)已:已经。(时间副词)得:得到;拿到。履:鞋子,革履。(名词)乃:于是(就)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度: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及:等到。反:通“返”,返回。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遂:于是。曰:说。宁:副词。宁可,宁愿。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自信:相信自己。以:用。吾:我。市罢:集市散了。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