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往往骑驴走一遭,江南何处识田毛。几人叹息秋风里,要到天河手不高。
猜你喜欢
蹋破鸡头要作家,豚蹄不直谓污邪。火轮杀尽人间物,输乞淮南觳
堂上谋臣尊(zūn)俎(zǔ),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yú)?”曰:“可”。
今日楼台鼎(dǐng)鼐(nài),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大堂之上谋臣开宴,边疆将士手持武器。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具备,地理环境优越,且众志成城。“可以讨伐燕国了吗?”说:“可以。”
今日在楼台之上筹谋国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风歌》,不需多日四方便来庆贺。
参考资料:
1、夏传才编著,中国古代军旅诗选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第201页2、(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8,第355页
尊俎:酒器,代指宴席。燕可伐欤:可以讨伐燕国了吗?
楼台:指相府。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词的上阕分析宋朝伐金的有利形势,首先刺堂之上有在宴席之中就能战胜列手的智谋之士,而在边疆有骁勇善战的将领与士兵。宋朝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说伐金是完全可行的。之所以要这样分析,主要是针对当时朝廷弥漫的自卑、畏敌情绪而言的。虽然已经议定要伐金,但是朝野上下对于抗金的胜利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刘过这首词就是鼓励大家要看到希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词中引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盖子·公孙丑下》),其实就是强调虽然南宋的军队实力比不过金国的军队,但只要南宋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充分发挥人和的作用,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南宋的。
词的下阕瞻望南宋伐金的大好前景:只要执政者治理有方,君臣同心,同休共戚,那么明年一定会取得胜利的,而用不了多久,国家一定会强盛起来,引来四方朝贺的。这从全词的形势说到韩伉胄本人,是对他的强有力的支持,让人充满信心和勇气。
该词运用很多口语化、散文化的句子,大有以文为词的倾向,读来朗朗上口,更增加了词的魅力。全词语言流畅、气势磅礴。
抱道等金玉,乃不知自珍。
终朝噂{左口右沓}间,叩门复随尘。
那知江湖叟,生计竿与纶。
逢人问售否,或至生怒嗔。
此理何谓然,即我我即人。
为不有本末,根固枝必稠。
又如水有源,源清无浊流。
颜子先四勿,韵冕患不优。
曾子贵者三,岂于笾豆求。
九经始慎独,八目正乃修。
我嗟半山学,不识濂溪周。
远取湖学意,粗迹穷雕锼。
边防与水利,讲诸萤案头。
是致青苗法,规摹国师刘。
汲汲淬事功,方寸俱缪悠。
尧舜不牧羊,羿射奡盪舟。
农圃有弗如,问陈有弗酬。
国定一正君,此道轲传丘。
茂叔二程张,獾朗疾如仇。
永乐西事败,谈兵兹可羞。
陵夷至宣靖,地下噬脐不。
此心主精一,焉用功利谋。
所以汗背勃,见嗤户牖侯。
君今录泮事,往遨白苹洲。
臆对议湖学,岂无苕溪鸥。
客从长安来,良友独无书。
封题数行去,冉冉知何时。
客见故人不,故人宁见思。
客言亦相念,客言亦相思。
贵人多迫剧,庞杂盈公车。
千士一府朝,五日亦来归。
阡陌充九轨,毂击不能驰。
柳蝉不及鸣,槐蚕不及丝。
庭乌不及下,苍蝇不及飞。
见者登龙门,拜者登天衢。
应接不自暇,安知拜者谁。
庭实何煌煌,贽币旅璠玙。
长跽请一盼,仿佛生丰姿。
骏奔铃閤中,佩结堕璜琚。
但言一问君,听者神魂移。
贵人自北斗,君自有南箕。
斗自象斟酌,箕下无糠秕。
乱中窭且贫,音寄空何为。
鲍叔与虞卿,升沉不独俱。
三复因亲言,千秋令人悲。
日暮远归处,云间仙观钟。唯持青玉牒,独立碧鸡峰。
阴涧长收乳,寒泉旧养龙。几时因卖药,得向海边逢。
鱼羹稻衲好终身,弹指流年到四旬;
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
自恨不才还自庆,半生无事太平人。
后改
田衣稻衲拟终身,弹指流年了四旬;
如此福缘消不尽,半生落魄太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