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丁都护,妾夫已死长辛苦。结发相从畏别离,身不行军名在府。
去年为君制袍衣,期君报国封侯归。红颜白面葬乡土,反愧老大征辽西。
辽西纵不返,马革垂十年。君今葬妾手,空受行伍怜。
相思坟头种双树,恸哭青山望归处。妾命如花死即休,儿女呻吟恐无据。
当窗玉龙镜,照影弄春妍。团圆不忍见,结束随君还。
愿持镜入泉下土,照见妾心千万古。
猜你喜欢
丁督护,郎上马,将星煌煌,干戈戚扬。貔貅百万羽林郎,旌旗所指孰敢当。
丁督护,郎下马,穹庐满野,笑言哑哑。良家女儿擎玉斝,夜来叶落消长夜。
丁督护,郎进兵,旗电鼓霆,泽剑流星。指麾卫军歌楚声,主将倾危血刃腥。
丁督护,魂来归,少妻娇儿,涕泗涟洏。去时鞍马何人骑,肘后玉印今归谁?
呜呼猗戏,国之梁栋,哲人萎萎!
衣襟敛袭,明器充如。丁都护。杞梓桐柏,狸首斑如。
丁都护。北山石椁,纻絮斮漆乎。丁都护。若堂若防马鬣乎。
丁都护。菟裘营丘嬴博乎。丁都护。东西南北可识欤。
丁都护。千秋万年可无虞。丁都护。死者乐土,生者安居。
丁都护。夫骨有托,终以宁妾躯。丁都护。
徙倚木兰花,流光莫虚度。人命无百年,听唱丁都护。
冬夏勤温凊,晨昏洁膳羞。堂中人不老,庭下草忘忧。
绪牵愁结,被蛮薰沁骨,素天无极。傍露井、叶叶疏桐,信经过暮凉,画秋真色。
罢酒阑干,雁书断、浮云东北。望三山凿翠,尺海涨尘,有情难忆。
登临故欢尽掷。觑新霜镜里,乌笑头白。待叩君、密约鸾钗,怕著枕睡酣,暗销瑶碧。
梦入关榆,但流恨、沈沈寒汐。背西风、怨蛩细语,伴人絮得。
兖鷩毳希元,君尊十二旒。璪取玉以文,五采宗成周。
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沉沉空翠厌征鞍(ān),马前山复山。
浓泼黛(dài),缓拖鬟(huán),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美人的消息通过重重关隘传来,路途遥远,像是层层的树林压在马鞍上,马跑过一座山又来一座山,怎么也快不起来。
沿途的山像浓浓的泼墨画一样,又像美人拖悬的发髻。当年的美人看了又看,只记得她的眼眉。如果再相逢却如同路途一样艰辛。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98
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等。以李煜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重关:层层的门户或重深的关塞。川途:路途。沉沉:沉重的样子。征鞍: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泼黛:中国画有泼墨和凌彩的技法。缓拖髻:把发髻梳得蓬松低垂。眉样:画眉的样式。
全词的中心是要寻找一个“美人”。这美人当初曾近在咫尺——“当年看复看”;现在却远隔千山万水——“相逢艰复艰”。词“情”重于“理”,反复盘旋而不决绝,表层的美丽委婉掩盖了深层的悲哀。“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可能就是从这种意思化来。“重关”,可以是远方的重重关塞,可以是森严的层层门户,甚至可以是内心的某种隔阂和误会。
“沉沉空翠”是指山中潮湿水汽笼罩着草木所形成的那种青绿色的烟雾。草木越茂盛,雾气就越浓重。再加上山路的漫无止境,就给旅行者一种很沉重的压抑之感,所以说“压征鞍”。
“浓泼黛,缓拖髻”两句很妙;在此之前重点写旅途的青山,在此之后重点写心中的美人;而这两句,前一句重点在山却点出了人,后一句重点在人却仍带着山,很巧妙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浓泼黛”是说大自然的天工神笔饱蘸了浓香的黛色泼洒点出眼前的山。所以这“浓泼黛”虽然是画山不是画眉,但它的作用是在描绘山的同时暗暗与后边“眉样”的想像相呼应,开始了从青山向美人的转换。“缓拖髻”则是用女子的发髻来形容山。因此“浓泼黛,缓拖鬓”的意象所要表现,其实是现实的青山在旅行者眼中逐渐成心目中美人的过程。在今日物象与当年心象的叠加组合之中,由物象清晰心象朦胧到心象清晰物象朦胧,旅行者的记忆也就从今日回到当年“当年看复看”。“看复看”,写得真是一往情深:美人的芳容曾经如此真切地展示,与她近在咫尺。然而那已经是过去的事,“只馀眉样在人间”。颇使人产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动。美好的理想长存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这就是人类最大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