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顷玻璃上,辉辉玉一环。望中青似粟,约莫是君山。
猜你喜欢
僧定钟声缓,依稀听不真。渡头风正忽,唤醒未归人。
尽道楼居思不群,满楼山色翠纷纷。高崖斜日含丹雾,碧嶂清秋起暮云。
江上捲帘通雨气,月中看剑动星文。来游定觅张公子,载酒题诗过夜分。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十月见蘼芜,青青似春浦。岂子歌长春,春色不敢去。
维三十六峰,秀甲东南服。笃生大中丞,如海王百谷。
夙偕武夷君,并主赤城箓。沆瀣餐七台,明霞卧九曲。
一朝念黎元,曳杖下云陆。孩提见异质,仪羽何郁郁。
虎头燕颔姿,万里飞食肉。龙泉太阿锷,见者讵敢触。
意气干层霄,襟次苞岳渎。皇王及帝霸,一一悟正鹄。
居邻紫阳宅,先觉窃自淑。刚严继子厚,方雅表正叔。
三十登熙朝,历块徵骥騄。岭海行花封,罗浮玩朝旭。
含香入铨省,造请绝苴牍。当门忌兰
延生跌荡风情豪,好客折简频相邀。入室何来吐光怪,陡觉四壁寒萧骚。
谈笑未竟更命酒,留我出示欧幅刀。潋滟亮于雪,犀利能吹毛。
酒酣把刀向我语,听不能终色如土。昔者闽峤苦未靖,白昼往往劫商贾。
杀人如麻谁最强,幅也咆哮猛于虎。纵横据海岛,出没凌沧洲。
估船不敢泊,指顾尽失琳琅璆。来往无谁何自谓,百不忧岁在重光。
大渊献延陵,别驾来泉州。运筹握算众莫测,一击遂使妖氛收。
是夜月黑风怒吼,掩金卧鼓衔枚走。幅时被酒方酣眠,以刀自卫不去手。
苍黄拔刀刀弗出,似有旁人阴掣肘。归来击颈置马前,迁以其刀决其首。
我闻此言神忽扬,宝物毕竟殊寻常。凭轩拂拭不忍释,杀气直射天苍凉。
咄咄欧幅刀,上有欧幅血。倔强何神奇,卒致欧幅灭。
譬彼英雄久失身,含愤如今始一泄。幅也安能作刀主?嗟尔铮铮一片铁。
呜呼!莫谓铮铮一片铁。
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常对素光遥望,是江梅时节。
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重看落英残艳,想飘零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