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地茫茫遂物情,雉子班兮在林坰,心怀耿介飞且鸣。
扇绮翼,振锦膺。
文章尽称丽,意气自多惊。
我宁带箭死榛莽,不肯为裘奉圣明。
韩信烹汉鼎,仲由醢卫庭。
智勇难并立,贤愚每相倾。
宜哉避世士,往从雉子逃其形。
猜你喜欢
雉子班,何牡不顾女,来语啄班班。吾不如绞颈谷中。
班班何,班班何。
雉子班,飞翛翛,鸣鷕鷕。踉蹡出没灌莽中,衮裳焕烂赪瞳瞭。
野人拄翳潜置媒,和声相应无惊猜。黄间一发激流电,锦绣披裂委草莱。
林栖野啄本无累,嗜欲沉溺祸所胎。君不见天池凤凰食竹实,逍遥至和永终日。
可怜雉子班,群飞集野甸。文章始陆离,意气已惊狷。
幽并游侠子,直心亦如箭。生死报君恩,谁能孤恩眄。
麻叶层层檾(qǐng)叶光,谁家煮茧(jiǎn)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lí)抬醉眼,捋青捣麨(chǎo)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村外的层层麻叶因雨的滋润而泛着光泽,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不时听到篱笆边传来缫丝女子悦耳的谈笑声。
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捋下新麦捣成粉末用来果腹。我关切地询问老翁:豆类作物何时能成熟?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21-125
2、夏承焘等.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29-436
檾:同“苘”,俗称青麻。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
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杖藜:倚仗藜茎制成的手杖;藜,植物名,此处指以藜茎制成的手杖。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麨:用麦子制成的干粮;软:饱之意。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一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麻叶、檾叶互文见义,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光字又写出了檾叶的光滑滋润,此处虽然未写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层层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叶,读者就可以知道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谢雨之意。谁家煮茧一村香?词人一进入村庄,便闻到弥漫着的煮茧香味,禁不住好奇地问询一声:此时是谁家正在煮茧?行文更显变化摇曳之美,毫无板滞之感。“一村香”三字写尽了香气浓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缫丝女比喻成声音动听的络丝娘,更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词人看见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垂白、杖藜、醉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麨可见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关切地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对老翁的一种安慰。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权门噂沓事无干,老去休文任带宽。狡兔经营三窟苦,鹪鹩栖息一枝安。
渔樵路熟成长往,鼓角风高惨不欢。独有西云亭上客,金钱买酒敌春寒。
山重水复野萦回,云翳风昏昼不开。路出荒祠须一哭,迷魂自好莫归来。
笋舆过浮梁,步上牛轭岭。壁立缘线升,有足不敢逞。
猿挂凭藤萝,蜗旋疑陷阱。磴危身欲堕,径仄路弗整。
回顾势更难,趾压后来顶。半途无退悔,逾崖气悉屏。
峰尖得招提,山僧进以茗。藉此稍憩息,龂腭蔽光景。
蜿蜒作数曲,五丁擘奇境。行行复下山,赴壑蛇犹猛。
小人蹈险巇,君子习安静。永怀垂堂言,一诗聊自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