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坐看新月,长吟忆故人。婵娟同此夜,离别又经春。
白发催人老,青山入梦频。无由一相见,顾影倍伤神。
猜你喜欢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gāo)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ǒu)丝风。家在五湖东。
篙:竹篙。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耐:宜,适宜。藕丝风:形容风雨细如藕丝。五湖:指太湖。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短歌。起句以悠扬的歌声,抓住读者的听觉,先声夺人,引出明丽的画面:斜日半江红。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洒在江面上,碧绿的江水出现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诗)的瑰丽画面。接着词人又以“柔绿的竹篙”和“黄梅细雨”点缀画面,夕阳之下,细雨,江水新涨,着一“添”字,使人似乎看到竹篙吃水加深,使撑船之人更需奋力,情绪渐渐高涨,推出词中的主人公:穿着淡黄衣衫撑篙的舟子。他那随藕丝般微风飘动的黄色衣衫,不仅给画面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给画面增添了生气。“藕丝风”三字把无形之风写得富有质感,“藕”字透出柔和粉嫩的色彩,造成优美的视觉效果。最后,以“家在五湖东”收尾。这是舟子的家乡,也是词人的家乡太仓的所在地,轻描淡写的陈述句式,却有十分丰富的意蕴,首先是说明家乡之所在,其次点《忆江南》之题,洋溢着舟子,也是词人对家乡的热爱。
全词写景如画,色彩和谐,折射出词人心灵的平静。境界的开阔和景物的明丽,又透露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摹景抒情,诗中有画,表现了诗与画的同步造诣和审美情趣,达到了唐代诗人“诗中画趣”的优美境界。
应对诙谐路亦开,汉家天子日招徕。
当时惟有胶西相,不向平津合里来。
帝业亲耆定,皇图日靖嘉。
忧民比仁祖,在位迈重华。
谟烈诒千载,车书混一家。
最悲行跸地,哀些咽箫笳。
贪看粼粼水拍堤,扁舟忽在跨塘西。千山雨过青犹滴,四月寻春绿已齐。
湖上未忘经岁约,竹间觅得旧时题。晚烟十里归城路,不是桃源也自迷。
万象同归造化门,含弘光大总无痕。中原有子谁轻鲁,厚德何人不仰坤。
绝顶最高惟日见,阴岩极下有雷奔。诸公肯作寻常看,自古山存道亦存。
逐香云,晴日暖,桃李争春放。醉舞园林,点点飞花样。
双双倩影翻腾,姿容轻妙,随风转,柔情回荡。
閒舒畅,绿草细软如茵,泛起碧波浪。游遍大千,有色皆空相。
庄生晓梦难凭,燕尾凤凰,都谱在滕王阁上。
接淅(xī)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xiāo)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zhuó)清。
袛应瘴(zhàng)乡老,难答故人情。
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
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
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
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死,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1、朱安群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2-183
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来不及将生米煮熟。淅:淘过的米。敢:岂敢。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程:期限。
“宵征”句:是说连夜从武昌出发。宵征,夜行。
追送:偏义复词,实指“送”,殷勤地送别。浊清:偏义复词,实指“清”,清香的好酒。
瘴乡:南方瘴疠之地,易使人生病。这里指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老:终老,到老死去。答:报答。
此诗首联“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描写出一片紧张、急迫的气氛:贬谪的命令催魂逼命,急如星火,连做饭的工夫也没有;“王事”在身,不敢有片刻的耽搁。这里作者用“接淅”的典故恰当地比喻了官命之急迫,其悲愤心情透出纸背。次联承接上联之意,通过时间、地点的转换,具体地描写出舟行之急。这一联诗意急切,如同《诗经·召南·小星》所状写的“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两个对偶句语气又极流畅,而且切合水路舟行急速的事实。“王事”紧迫,江流湍急,船行飞快,诗中将那情景和气氛描写得十分生动。颈联写邻里、朋旧赶来送行的情景。“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叙事中透出无限的情意。“追送”和“浊清”都是偏义词:“追送”就是“送”,“烦”字透出作者的感激之意;“浊清”实指“清”。但是,“追送”的“追”字又进一步把前面两联的紧迫气氛渲染出来:诗人走得那样突然,以至邻里、故旧事先都没有得到消息,而仓促之间追到汉阳为之饯行。那泻入杯中的一杯杯饯行酒,包含了很多深情厚意。末联写诗人的感慨:“”此番谪居边远之地,功名前程乃至生命都是不可卜知的,这一切诗人也不计较,只是“故人”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永远无法报答,这才是终身遗恨的事。作者自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从武昌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方于次年夏天到达宜州贬所,到宜州后仅一年,便怀着冤愤与世长辞了。老死瘴疠之乡而“难答故人情”,成为他留给“故人”的诀别之辞。
这首诗是因亲朋故旧饯行,内心感念不已而写的,因此感情真挚动人,用典较少,语言平易流畅,不像黄庭坚其他的诗那样刻意雕琢,讲求险怪奇丽。但是,诗的章法仍然是谨严细密的,四联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颇耐寻究。首联“起”,叙述紧急离开武昌的原因:王事在身,必须“接淅”而行。颔联“承”,承接上联之意,具体描写行程紧急、必须“宵征”的情形。颈联“转”,由行程的紧迫转为写邻里的追送和置酒饯别。末联“合”,归结点题,抒发离别之情。黄庭坚长于律诗,而律诗的章法是颇有诀窍的,其中之一便是“起、承、转、合”。《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到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林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里曹雪芹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的这段话,有助于揣摩理解黄庭坚这首律诗艺术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