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闺怨
巡官算我,道我命运乖,教奴镇日无精彩。为想佳期不敢傍妆台,又恐怕爹娘做猜,把容颜只恁改。漏永更长,不由人泪满腮。他情是歹,咱心且捱,终须也要还满了相思债。
猜你喜欢
明朝驿(yì)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táo)。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9-231
驿:驿馆。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乍凉淅淅风生幕。人独在、朱栏翠阁。吹箫信杳炉香薄。眉上新愁又觉。从前事、拟将拚却。梦不断、花梢柳萼。一杯睡起谁同酌。斜日阴阴转角。
北邻捣衣声,明当葭管动。
随宜过街巷,一岁三日用。
请君歇砧杵,指直霜气重。
君不见南邻已试明年灯,应制春衫泥小凤。
真人居阆风,时奏清商音。听者即王母,泠泠和瑟琴。
坐对三花枝,行随五云阴。天长昆仑小,日久蓬莱深。
上由玉华宫,下视首阳岑。神州亦清净,要自有浮沉。
恻恻苦哉行,呱呱游子吟。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
雨雪没太山,谁能无归心。逍遥在云汉,可以来相寻。
兀坐不快意,起登湘山头。九疑峥嵘忽到眼,洞庭湘浦遥争流。
盘空苍磴路险绝,四月爽气疑清秋。波涛微茫指海南,彷佛十二仙人楼。
欲行更止魂惕慄,声动河汉惊牵牛。舒君好奇更豪宕,攀援绝壁枝撑幽。
拂拭苔花坐崖石,把酒长笑观潮州。下窥城郭弹丸小,但听两耳风飕飗。
西瞻苍梧吊虞舜,满江泪竹湘灵愁。尉佗孤坟竟谁是,纷纷白草埋荒邱。
忆昔楼船下南粤,连天雪甲横戈矛。祇今陵谷已非昔,况乃杨仆诸王侯。
古今成败等翻掌,天地逆旅俱蜉蝣。与君且醉苍玉瓯,对面但喜莫复忧。
明朝解缆灵川水,却望湘山思旧游。
丹凤楼头语未终,崎岖蜀道复相逢。
太清宫阙俱煨烬,岂亦南来避贼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