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幢盖来嘉惠,汤年待救焚。衣冠趋梵刹,风雨起炉薰。
井有回泉脉,田无补地文。尚何怀故里,远近一慈云。
猜你喜欢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lú)边人似月,皓(hào)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参考资料:
1、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2、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3、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栝苍山上云,山好云亦好。可怜山下僧,看云不知老。
张俭亡命谁投止,鲁国孔褒堪依恃。事觉俭捕褒亦收,一门老幼力争死。
死者千年骨已灭,私印犹存肝胆血。友朋一诺重千金,何烦印信合符节。
石碑出土成臼科,独留名字终不磨。一碑一印在人世,闇中当有神物呵。
去年曾见窦武印,汉人气节如山峻。文举之碑不可寻,德让有碣字难认。
我携此印归曲阜,陈于碑下拜稽首。家业授受《春秋经》,谁为《公羊》发墨守。
春光反禁苑,暧日煖源桃。霄烟近漠漠,暗浪远滔滔。
石苔侵绿藓,岸草发青袍。回歌逐转楫,浮水随度刀。
遥看柳色嫩,回望鸟飞高。自得欣为乐,忘意若临濠。
春尽犹飞雪,黄云接闇门。烽烟暂过野,篱落不成村。
虎为当途扑,鱼因得食喧。眼边装束变,番女坐高原。
家年爱友相期久,注目云宵看凤翔。半刺暂烦书纸尾,一翁分守系篱傍。
多携客上丹青阁,易事贤居夷白堂。更喜宦游逢乐地,户无贵籴稻新尝。
羁游年复长,去日值秋残。草出函关白,云藏野渡寒。
鸿多霜雪重,山广道途难。心事何人识,斗牛应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