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蕖罗袜艳长江,苔钱翠腻弓鞋帮。邯郸步弱西陵远,螓蛾欲飞玄的双。
妙鬘云盘巫螺浅,垂柳梳梳花剪剪。鱼尾霞烘卯色天,紫磨金轮月夕圆。
衍波遥递绡宫笺,素女多情愁牉弦。
猜你喜欢
雾捲马蹄尘自起,东风送渡咸阳水。故园花木绿成围,犹向关中见桃李。
闻道春前雪最深,行人僵死薪如金。羲和不肯为日驭,潜入北海分幽阴。
长安今过何曾识,此度刘郎老于昔。终南入望眼长青,渭水翻波心更赤。
只今身在选官图,梦守么么五十馀。衣轻跃骏美年少,爱尔平时不读书。
湖上僧寺
竹雨侵窗润,松风吹面寒,云母屏开非世间。闲,不知名利难。凭阑看,夕阳山外山。
重到湖上
碧水寺边守,绿杨楼外楼,闲看青山云去留。鸥,飘飘随钓舟。今非旧,对花一醉休。
秋宵宴坐
秋夜凉如水,天河白似银,风露清清湿簟纹。论,半生名利奔。窥吟鬓,江清月近人。
书所见
胜概三吴地,美人一梦云,花落黄昏空闭门。因,青鸾宝鉴分。天涯近,思君不见着。
陟(zhì)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què)崔(cuī)嵬(wéi)兮,噫!
民之劬(qú)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登上北芒山啊,噫!
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
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
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
参考资料:
1、许嘉璐等.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第三册.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1671-1672页.
陟:登高。《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
顾:回头看。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崔嵬:高大,高耸。
劬:过分劳苦,勤劳。
辽:遥远。未央:未已,未尽。
前三句如实描写人人皆有的生活经验,登高可以望远。皇宫苑囿百姓无法进去的,其宅地之广大与建筑之豪华难以想见,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诗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烂、窄小、拥挤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来攘往的商店街市,但这些同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无关,并且也不是诗人登高所见最突出的印象。因为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诗人将这些省略不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描写登高望远所得的最强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宫阙殿阁,贵族那如连云般的宅第苑囿。这朴实的描写,为下文抒发感叹作铺垫,或者说是诗人发生感叹的物质基础。
后两句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贵族的豪华享乐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为了修建这些宫殿、宅第、苑囿,要花费老百姓多少血汗啊!
《五噫歌》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1)选材上,描写诗人登高所见最强烈的印象,突出主体,删除一切枝叶,非常凝练。(2)结构上,一句紧扣一句,一气呵成。先描写诗人动作:登山,登上高处再回头望(顾瞻),看见“宫阙崔嵬”,感叹“民之劬劳”。如同电影剪辑一样形象、直观、合乎逻辑。(3)语气上,每句结尾都用一个感叹词“兮”,每句终了,又有一个“噫”字停顿,表现出一言难尽、欲言又止、满腹忧愤、无穷悲痛的感情,很有独创性。清代张玉彀在《古诗赏析》中评此诗:“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4)构思上,《五噫歌》即事兴情,并非拼凑字句作文章。何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说写诗词有“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的情况。梁鸿由于出身家贫,亲自耕织,了解人民苦难,所以看到帝王“宫阙崔嵬”时“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难,深刻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小小园亭。百卉芳馨。水边花下任怡情。凭谁妙手,绘幅丹青。
仿王摩诘,吴道子,倪云林。
风动波平。景物撩人。绿秾翻燕剪红轻。欣逢上巳,共赏良辰。
拟兰亭禊,飞英会,鹭鸥盟。
湖边旧好即潘杨,惜不同舟舣岸傍。
竹叶肯陪三揖醉,荷花分受一襟凉。
雪壶色净冰心爽,金缕歌停玉骨香。
客散楼台收晚照,独看西子学吴妆。
痛饮复高歌,愁终不奈何。家山随日远,身事逐年多。
没雁云横楚,兼蝉柳夹河。此心闲未得,到处被诗磨。
斜汉初看素月流。坐惊金饼出云头。华发萧然吹素领。光景。何妨分付属沧洲。
莫待霜花飘烂漫。萍岸。更凭佳句尽拘收。解与破除消万事,犹记。一尊同得二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