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绀宇幽深客到稀,云霞长日护禅扉。上方钟磬连清极,下界人烟隔翠微。
湾暗犀号衔月起,洞空猿啸咽风飞。何时尽脱浮生事,留住空门问息机。
猜你喜欢
满眼红尘苦不开,抠衣聊此暂徘徊。云山叠叠安禅地,花雨重重说法台。
古洞旧传猿化去,残碑犹记寺飞来。苍茫往事俱成幻,落日凭栏思转哀。
闻道涂林树,西随汉使来。移根万里远,出塞几年回。
翠叶迎春发,丹葩向夏开。斜枝摇酒色,悬实含珠胎。
自从玉关闭,徒然想故栽。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府公既有朝中旧,
司马应容酒后狂。案牍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
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本站。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礼乐三千不可闻,彤墀诸草似刘蕡。
莫嗟起部官犹左,尺疏公田赖有君。
淡把猩猩血染成,涴他玉雪一生身。
相形倘在骊黄外,未必张良似妇人。
森森万玉翠含滋,浑似萧萧雨后时。吹断玉箫寒月白,一庭清影凤来迟。